老年重症肌无力住院患者48例临床特点分析

时间:2022-10-12 07:49:26

老年重症肌无力住院患者48例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重症肌无力(MG)住院患者的有关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在我院住院诊治的48例老年M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MG患者占总住院MG病例数(175例)的比例为27.4%。男性多于女性,男:女=2.7:1。老年MG多在60~69岁发病,在其常见首发症状中,眼部症状最多,为34例(70.8%)、球麻痹其次,为8例(16.7%)、肢体肌无力5例(10.4%)、肌萎缩1例(2.1%)。老年MG患者中,全身型比例(70.8%)显著高于眼肌型(29.2%),较少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发生危象,常合并胸腺病变(17例)及其他内外科疾病(36例),其中15例为胸腺瘤。伴胸腺病变的老年MG患者出现首发症状的年龄与无胸腺病变的老年MG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伴胸腺病变的老年MG患者需住院治疗时的年龄显著小于无胸腺病变的老年M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瘤;老年人;临床特点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为主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部位在神经一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不同年龄段的MG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东西方研究[1,2]均显示,50岁以后发病的MG患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为此,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60岁以后发病的48例老年MG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发病的MG患者共48例,(期间总MG住院患者175例),所有病例至少随访1次,随访时间1~48个月。其中男35例,年龄60~84岁,平均(69.2±7.8)岁,病程0.5~20年,平均(4.1±4.9)年;女13例,年龄62~81岁,平均(70.8±6.8)岁,病程0.5~6.0年,平均(2.6±1.6)年。诊断标准:按照中国神经免疫学会诊断标准:①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②新斯的明或腾喜龙试验阳性;③低频重复电刺激神经时相应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递减;④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增高;⑤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皱褶减少,乙酰胆碱受体减少;⑥需除外其它疾病。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凭①、②、⑥即可确诊。其中有23例(47.9%)通过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查和/或血清AChR-Ab测定而进一步佐证MG。

1.2方法

1.2.1临床分型 根据Osserman分类法将其分为:I型(眼肌型)、ⅡA型(轻度全身型)、ⅡB型(中度全身型)、Ⅲ型(重度激进型)、Ⅳ型(迟发重症型)、V型(肌萎缩型)。

1.2.2首发症状及其演变症状的界定 首发症状是MG患者发病时出现的第一个症状,演变症状是指患者在就诊时所表现的除首发症状以外的其他症状。

1.2.3胸腺异常的诊断 根据胸部影像学检查(CT和/或MRI)或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胸腺异常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5.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为瞍=0.05。

2结果

2.1老年MG患者的发病情况本院在近7年问共诊治住院MG患者175例(4~84岁),其中老年MG患者48例,占MG总例数的27.4%。男性35例,女性13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2.7:1。发病年龄分布于60~80岁,平均为(66.0±6.4)岁,其中于60~69岁发病者34例,(70.8%);70~79岁发病者13例(27.1%);80岁及以上者仅1例(2.1%)按性别分组,两组间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老年MG患者的临床类型。老年MG患者在临床各型中均有分布,但以全身型为多。48例老年MG患者中眼肌型14例(29.2%);全身型达到34例(70.8%),其中轻度全身型8例(16.7%),中度全身型15例(3I.3%);重症急进型6例(12.5%),迟发重症型4例(8.3%),肌萎缩型1例(2.1%)。男女老年MG的临床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老年MG的首发症状及症状演变在首发症状中,以眼部症状最为多见,为34例(70.8%),其中单睑下垂者24例(50.0%),双睑下垂者10例(20.8%),复视者6例(12.5%)。以球麻痹为首发者次之,共有8例(16.7%),其中以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者分别为6例(12.5%)、2例(4.2%)。以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者位居第3位,为5例(10.4%),表现为双下肢无力或四肢无力,分别为2例(4.2%)、3例(6.3%)。以其他症状(如肌萎缩)为首发者极为少见,仅见1例。

2.4老年MG患者的其他临床情况 老年MG患者胸腺病变情况比较伴有胸腺异常者17例(35.4%),其中伴有胸腺瘤者15例(31.3%)(男11例,女4例),男女两组间胸腺瘤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有胸腺囊肿、胸腺脂肪化生者各1例,均为男性。17例伴胸腺病变的老年M患者均行胸腺手术治疗,手术疗效按照Papatestas外科治疗效果标准,31例全部患者都达到改善标准,无死亡病例。无胸腺病变的老年MG患者在1~6个月随访期间有4例死亡,病死率12.9%。伴胸腺病变的老年MG患者发病年龄(64.5±6.7)岁与无胸腺病变者(66.8±6.3)岁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前者需住院诊治时年龄(66.4±6.7)岁显著小于后者(71.5±7.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

3讨论

流行病学显示,MG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老年MG表现多不典型,多合并其他疾病,早期容易误诊或漏诊。老年MG患者在MG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各家报道不一,从国内2.7%~7.7%到国外13.1%~49.0%。本院住院老年MG的构成比为27.4%,显著高于国内报道,与欧洲国家报道相仿。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选择偏倚、社会经济状况、年龄分层、人种差异等因素有关。

本组老年MG患者中发生危象者占18.8%,大部分为肌无力危象,诱因主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胸腺瘤手术、丘脑出血。李保华等报道老年MG发生危象者仅占8.8%,诱发原因与本研究类似。

老年MG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合并内外科其他疾病,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在临床工作中,除了要重视MG本身的治疗之外,同时还要兼顾合并疾病的综合治疗。近年来关于MG发病机制的血清学抗体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发现抗肌连蛋白抗体、肌肉特异性受体络氨酸激酶抗体等多种新型抗体,可显著提高MG的确诊率。

参考文献:

[1]Casetta I,Groppo E,de Gennaro R,et a1.Myasthenia gravis:achanging pattern ofincidence[J].J Neurol,2010,257:2015.

[2]李伟,龚涛.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394.编辑/孙杰

上一篇: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 下一篇:米非司酮联合补佳乐在绝经后取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