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12 04:26:53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方法,将未开展风险管理的2014年护理工作相关质量与正式开展风险管理的2015年护理工作相关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以来,护理质量评分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及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效减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临床应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Psychiatric Nursing

LI Yan,LIAO Bo,HUANG Lei,XIONG Li-hua,LI Yu-mei

(Yichun Third People's Hospital,Yichun 336000,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psychiatric nursing. Method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will not carry out the risk management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work in 2014 and the formal development of risk management in 2015 to compar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work. Result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hospitalized patients to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ll kind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the number of cases and the incidence rat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dicators to compar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In the psychiatric nursing work to carry out risk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safety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Psychiatric nursing;Clinical application

由于收治对象的特殊性,精神科护理在整个精神科的诊疗过程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其护理安全风险亦同样成为大家日常工作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相应预防、识别、评价,并进而寻求长期规范的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的措施[1]。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各种护理风险因素,是降低精神科护理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的有效保障。现将风险管理在我院精神科R床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现开放精神科床位800张,2014年收治住院患者3613人次,2015年收治住院患者3940人次。除护工外,医院临床一线现有护士271人,年龄20~47岁,平均(32±4.73)岁,大专以上文化者占比为96%。其中初级职称者232人(85.6%)、中级职称者32人(11.8%)、副高以上职称者7人(2.6%)。

1.2方法 将未开展风险管理的2014年护理工作相关质量作为对照组,将正式开展风险管理的2015年护理工作相关质量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工作相关质量。

1.2.1风险管理方法

1.2.1.1风险防范知识培训 通过外聘或组织本院专家采取集中授课形式每季度定期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以增强一线护理人员法律法规意识;对新上岗护理人员、卫生员及护工在进行常规岗前培训外,重点组织开展回顾学习以往典型经验教训,以增强其护理风险防范的感性认识。

1.2.1.2建设护理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结合等级医院评审相关要求,建设"院控、科控、自控"的护理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小组,采取医院抽查、科室互查、自我复查的方式,从护理病案质量、临床护理质量等方面定期组织督导考核,将相关结果反馈并督促整改到位。

1.2.1.3建立风险预防长效机制 每季度定期组织进行各种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开展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督导;将识别、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工作纳入常态化,并重点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反馈进而在绩效上给予充分体现;对新入院、消极、伤人毁物、合并躯体疾病、年老体弱等各类重点人群给予重点关注,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内容涵盖精神疾病的相关常识,治疗原则,康复过程等。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状态及所处治疗阶段,帮助其建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1.2.1.4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医院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2],全面推进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 、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级管理有效结合,充分体现能级对应,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各层级护理人员的潜力和自身价值;推行弹性排班,晚班实行双班制,加强中、晚班及节假日等重点时段护理力量,从人力资源的调配上降低安全风险,保证护理质量。

1.2.1.5完善硬件O施 在实用、简单、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病房无障碍设施及安保设施以降低相应安全风险,定期检查科室门、锁、窗等以确保病房环境设施安全;合理配置科室康复娱疗设备,并由组教护士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及疾病特点每日组织开展相关娱疗活动,在促进患者社会生活技能及社会适应力恢复的同时降低患者外走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1.2.1.6提高服务能力 强化医护、护患沟通机制,将沟通工作列为除常规护理行为以外的首要工作任务,以进一步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及减少医疗纠纷隐患;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将精神科护理专科技能培训列入常态,并重点培训精神科急重症及意外事件的处置与防范,以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及应急处置能力。

1.2.2护理管理效果评估

1.2.2.1效果评价 将实施风险管理前的2014年及实施风险管理后的2015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同期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其中满意度调查为当年随机抽查数据汇总。

1.2.2.2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未施行风险管理的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见表1);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及发生率均明显下降(见表2)。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科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患者整个心理过程发生紊乱,绝大多数患者疾病周期长、病程迁延,较为严重者甚至出现思维紊乱、行为怪异,其工作、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均受到严重损害[3],发生自杀自伤及伤人毁物行为的几率要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噎食和跌伤是抗精神病药物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 [4],合并躯体疾病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患者易出现过度镇静、肌张力增高等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易出现噎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由于对自身疾病状态认识不足,对治疗的依从性不高,从而导致大部分精神科病房均为封闭式管理,护理工作在精神科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显得尤为重要[5],如何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精神科护理的核心工作任务。

我院通过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法律法规意识,将以往"以改为主"的工作思路转变为"以防为主";建成了较为合理的护理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在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建立了规范的风险防范预警长效机制,通过不断完善硬件设施、进一步提高一线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使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效减少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姚宁,田素英.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病房中的应用[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1):44-46.

[2]达庆东,徐青松. 护理法导论[M].第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04.

[3]沈渔.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40-751.

[4]余爱连,刘梅华.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85-1886.

[5]姚宁,田素英,张蕊.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44-45.

上一篇: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预测意义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医院中药房科学管理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