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提高小学生数学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12 12:30:29

创设情境,提高小学生数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85-01

自新课程改革来,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心里逐渐扎下根,在传授新知识的时候,大多教师都会根据自己所任教科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性。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感兴趣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以下我就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创设情境来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种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探讨新的未知知识的气氛中,使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每个学生有好奇的天性,教师必须根据孩子这种特有的心理特征,创设吸引孩子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让学生的这种精神融洽到同求知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之中,促使学生在欲望的驱使下打开思维的闸门,从而让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种境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兴奋状态,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热情,从而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强烈的心理状态,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针对学习与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教学重点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个教学难点,但是在教学中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是我们教学的关键点。在导入新课前,我问:我们已经学了什么图形的面积?学生齐声说长方形,并且很快说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谁能说一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于是我拿出已准备好的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将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图形剪开,将左边的三角形拼到右边去,正好是个长方形,量出它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是8×4=32平方厘米。这时我提问: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经过观察分析,教具演示。此刻教师不必急于给答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留下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通过我就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因为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形变了面积没变,长方形的长相当时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时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提高了学习效率。

2.选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而生活实际中又需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例如:我组织的一次以"野炊中的数学问题"为活动目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就是以学生现实的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人数、人民币量、购买食品量等问题,我安排5人一组(但是,其中还是有一组必须是6人),每人只能用人民币10元,利用生活经验,根据各自的喜好开出购物单,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合理,买的东西好,购买食品要大家要吃饱,但又做到不浪费,买后要进行评比。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要说出自己买了哪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看谁用有限的钱买的东西最合理。学生通过活动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动手,动脑,体验乐趣,感受快乐,同学们可欢喜了!这一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数学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助的协作精神,还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3.活用游戏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游戏情境,就可以把学生带入到欢乐的数学领域中,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口说、手动、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寓于乐中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同时使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思维活跃,真正做到"课伊始,趣意生;课正行,趣更浓;课已尽,趣犹存"的美好境界。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用剪刀剪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剪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把剪好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剪下拼在一起,大家会发现三个角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由此大家都确信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并在自己亲手操作中获取知识,在这种寓学与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时,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亲身体验,按照教师指令让学生在操场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然后再回到课堂上讲解这些概念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解题策略等;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小学生数学教学效率

上一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浅议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