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堂中数学的教学效率问题

时间:2022-10-12 12:08:15

谈谈课堂中数学的教学效率问题

摘 要:数学课是一门逻辑性强、涵盖知识丰富、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它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其重要性已无须再做赘述.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问题: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及体系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率的矛盾;化解矛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知识体系;课堂教学效率;矛盾\

数学课是一门逻辑性强、涵盖知识丰富、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它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其重要性已无须再做赘述. 从小学到中学,对数学课的学习都一直是学生和数学教师所要面临的一大问题之一. 许多学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但往往事与愿违,收效甚微,成绩难以提高. 这其间的主客观因素很多,但笔者觉得其主要是由于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及体系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率的矛盾突出所造成的. 下面笔者将围绕如何解决教学矛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一些简略阐述.

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及体系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率的矛盾

目前,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而言,其涉及的知识量更多、难度更大,学习时间更短(因为为了应付高考,为复习腾出时间,许多应安排在高三的新课程在高二下学期就要安排结束). 由于知识内容的增多及体系结构的较大改变,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接受、消化新知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成绩和兴趣,扩大了新课标要求与考试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矛盾.

对教师而言,掌握高中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及体系结构的特点,熟悉初中数学学科知识及其体系框架,进而联系与区别,总结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是解决数学学科知识及体系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率矛盾的重要手段. 笔者简略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规律,旨在抛砖引玉.

1. 首先从教材内容和要求到学习知识的能力需求进行分析

初中数学以常量数学教学为主,内容直观、平面,能较好地联系实际,更容易发挥学生的联想、类比思维,只要针对某些知识经常反复训练,机械模仿,学生便能很好地接受并掌握. 由于新课标强调学习的螺旋式上升,因此初中的教材对知识章节的编排不够连贯,结构比较松散,教材坡度较缓,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太紧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基本上不会受到其他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 同时初中对抽象思维要求较低,况且初中升学门槛降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下降较多,诸如:运算能力差,不会化简代数式,不会解方程组,不会准确画二次函数图象,等等,这些为高中教学无疑增加了难度. 相对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丰富,思维要求高,题目难度大,抽象性、概括性、灵活性、综合性强. 高中教材中的概念多符号,定义严格,论证要求高,抽象思维增多;各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原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高低;更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和应用,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运算能力,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比如:高一数学教材第一章是集合与命题,紧接着就是不等式和函数(体现了高中数学符号化、知识联系紧密、抽象逻辑思维增强等特点),特别是函数的性质部分,其与集合、不等式的综合考点,有些学生直到高中毕业也没有弄明白、搞清楚;还有不等式中,对二次项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很多学生容易忽略,缺乏分类讨论的意识. 为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初高中数学在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努力寻求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调整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 其次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目标要求进行分析

教学思想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其决定了教学过程,进而影响到教学成果. 而对教学成果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要反馈于教学思想,使其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初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其中对“基本”的解读程度因人而异,但是随着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一些地区不再以中考为学习目标要求,初中“减负”的思想不断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这些地区和学校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解读为了“简单的数学知识技能”,从而在高考的学习目标要求下,造成了初高中较为严重的知识、思想脱节. 同时教学思想的实施也与教师个体的教学理念有关. 比如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多讲一些范例,认为讲得多,讲得广,讲的题目综合性强就能达到学生学好的目的;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背书,在课后布置大量练习题,让学生从“题海”中消化、掌握知识. 无论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如果违背了教学规律,其结果都是欲速则不达,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因此,只有从实际教学要求和目标出发制定和完善教学思想,做好初高中教学思想的衔接工作,结合地区和学校的教学特点,完善课堂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化解矛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思想的执行者,更是教学思想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解读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 而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及体系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率的矛盾是横在这座桥梁上的障碍物,影响着桥梁的畅通程度,决定着学生获取知识的快慢和多少.

1.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要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是要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在数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其次才是教授他们数学知识.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 数学教育中培养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数学观念——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处理问题. 不论一个人今后从事怎样的工作,哪怕他对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或者不再会解中学的数学习题,但是只要他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观念他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把数学教学看做是“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教学”. 这样我们才能教学生学会思考,我们的教育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摇

2. 认真做好学生和教材方面的备课工作

做好学生的备课工作,要把全班学生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几个层次,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它包括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课堂提问和练习分层及课后作业分层,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 做好教材的备课工作,要熟知教材每节的知识点在高考中所占的地位,所占的分值. 这样才能分清主次,才能把握好方向.

3. 课堂中注意调整学生的情绪,控制好上课节奏

首先要善于调整学生的情绪,这样做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信念、毅力、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的培养,可让学生具有积极、乐观和平衡的心态,从而较长时间地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只要长期坚持,便能取得良好效果:学生精神面貌好,学习热情高,学习潜能得到挖掘和发挥. 其次要注意控制好上课的节奏,合理安排课时内容和练习时间(一般一堂课可控制在25~30分钟,其余时间用于学生消化知识),这是改善课堂中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手段. 看书与练习、复习与考试的有规律的节奏对消除疲劳、提高效率、提升状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控制好自己的节奏. 如在考试复习的最后阶段,合理安排学生的复习和模拟考试的时间,防止高密度单一的模拟考试破坏学生的学习节奏,尽可能避免厌恶情绪、心智疲劳等现象的发生.

4.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无论教师将课堂时间安排得如何巧妙,都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所以教师不能寄希望于课堂的几十分钟就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对于在课堂中无法完成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让学生在课后实践中学习. 学生在课后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促成其对课堂知识的深化了解. 因此教师要尽量在课后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2)让学生在课后交流中学习.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交流,表达独特的见解或者疑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学、理解数学,使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和进步.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4)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学习.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有目的性,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教师心中要有数;要有针对性,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趣味性,富有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有互动性,能为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总而言之,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要能够善于掌控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不仅要求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方法,还应不断提升自己,拓宽知识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贴着文本来教 下一篇:情感体验与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