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时间:2022-10-12 09:23:39

谈谈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开始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以及综合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讲究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这也就使得课堂动态生成成为广大教师尤为关心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小学生数学教学中课堂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动态生成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然而,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大都采取“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课堂教学氛围呈现“死气沉沉”的现象,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应改变这种局面,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诱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

一、巧用“意外”事件,推动动态生成

小学生思维敏捷,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作为教师应正视并合理处理“意外”事件,将其整合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如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笔者首先出示:,之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示这个规律。这时,一名学生用拍手和拍肩膀来演示,但在演示过程中却是:两下手,一下肩膀,两下手,一下肩膀……对于这个学生的错误,笔者没有马上给出评判,而是首先肯定这个学生的表示方法,之后提出问题:谁能用和来表述刚这位同学的动作?这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得出了结论:。调动学生全体参与活动的同时,解除了这个同学的尴尬局面,使他很快自我醒悟自己动作的错误,达到了纠正的教学目的,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自信心,实现了课堂动态的生成。

二、采取多元互动,诱发动态生成

1.师生互动。所谓师生互动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活动。具体讲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动作、行为、教学理念、情感等能够与学生的动作、行为、学习理念、情感产生共鸣,相互平等地沟通、交流,双方都相互认可,形成一种学习上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有助于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推动课堂动态的生成。

2.生生互动。所谓生生互动,就是学生之间在老师创造的良好课堂氛围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相互提问、对答、讨论的课堂表现形式。众所周知,课堂之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明确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各自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分享其他同学的意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甲方、乙方,通过竞赛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争论问题的机会,看看哪一方解决问题的方法既简便又容易理解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诱发课堂动态的生成。

三、理论联系生活,延伸动态的生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一切的源泉。作为数学教师,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陌生的事物很难接受,那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与学生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如:在学习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时,教材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点难以理解,笔者则运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即:小明去水果店买水果,一斤苹果2元,小明买了8斤。由于小明买的比较多,商店给小明优惠了4元。请问,小明买的苹果平均多少钱一斤?题材源于生活,同时也是学生平常和父母一起出去买东西最为常见的事实,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就能自主地探究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一:优惠了4元,可以得出每斤优惠的是5角,那么实际的价格就是2元减去5角,得出结果:1元5角。方法二:一斤2元,一共买8斤,那么一共需要的是2×8=16元;优惠4元,那么实际花掉的是16-4=12元;一共买了8斤,12元÷8斤得出结论1元5角。这样的案例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延伸了课堂动态生成的内容。

四、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生机勃勃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思维敏捷、个性不一,也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不可复制的。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整合一切资源,以关注学生为基准点,按照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开发、探索、打造出具有生命气息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叶澜 著 “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美]戴尔・H・申克 著 韦小满 等 译 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第三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樊文静 生成的课堂需要智慧的引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10,26,(3)。

[4]盛群力 著 学与教的新方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上一篇:万般评价总关情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