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分析及干预对策

时间:2022-10-12 09:21:49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分析及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451-02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危害对策

艾滋病(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也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1]。上世纪80年代末,艾滋病在全球广泛流行,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国际社会把它作为21世纪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艾滋病在全球的传播和蔓延, 目前我国正处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快速增长期[2],艾滋病病毒感染发病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广泛扩散[3]。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因职业暴露而被感染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截止到1997年6月,美国共有52名健康工作者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1]。艾滋病职业暴露正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性艾滋病感染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

1.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暴露频率增加据有关报道,2009年估计全球共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300多万人,《2007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约70万[4]。HIV感染者已向社会各阶层扩展,全球妇女和女童感染机会是同龄男性的2·5倍。据统计,截至2003年,全球有1 850万~2 000万育龄妇女感染HIV, 每天有6000名育龄妇女和2000名儿童感染HIV[5]。大批HIV感染者或病人到医院就诊,包括传染病专科医院在内的各级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接诊HIV感染者或病人的机会越来越多。我国医务人员面临HIV职业暴露的风险越来越大[6]。医务人员接触HIV/AIDS的频率增加,发生HIV职业暴露危险性也随之增加。由于艾滋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常到各科就医,

1.2职业高风险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常直接或间接接触HIV/AIDS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面临很大的职业暴露风险。外科、口腔科、妇产科的医师,护理人员,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其争分夺秒救治病人,而忽略了遵守普遍性的防护原则。

1.3 防护意识不强造成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不强的原因主要有:HIV感染后,有一个“窗口期”,在“窗口期”内检测不到HIV抗体;HIV/AIDS潜伏期长,感染者从外表无法识别,却具有传染性;AIDS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就诊时不易及时作出诊断。到医护人员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其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很容易忘记保护自己,不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1]至今尚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加之自身皮肤破溃、操作失误等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由于艾滋病有研究证实:医务工作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具刺伤后,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概率为0·33%,黏膜表面暴露对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为0·09%,无破损皮肤暴露者则未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4]。

艾滋病职业暴露已成为广大医务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其防护也。当务之急。

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成为当前每个医疗卫生机构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已成为,手术室接受艾滋病患者的手术也日益增多,医护人员在实施有创操作中意外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也随之加大。

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需要直接或间接频繁地接触患者(感染者)及其体液、血液和分泌物,面临很大的职业暴露风险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承担各类传染病救治任务,经常暴露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危险因素中,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不断增大,其中医疗锐器特别是各种注射器、穿刺针具等使用过程中发生皮肤刺伤、划伤等职业伤害已经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2]。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面临着很大的职业风险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 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或被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1]。艾滋病是目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由于艾滋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医务人员将面临更多的潜在的传染源

参考文献

[1]曾维,周洁,黄慧萍,等.2名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心理压力的质性研究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1,25(2):544-545

[2]李小寒,崔雷.国外艾滋病护理研究的热点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4): 51-55.

[3]陆林,贾曼红,马艳玲,等.云南省1989-2005年艾滋病流行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6):517-519.

[4]陈竺.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 EB/OL]. http: //news. xinhuanet. com /health/2007-11-29.

[5]洪芸,杨蕾,龚存玉,等.产科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策略[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1):1016-1017

[6]张少华,刘继锋.一起艾滋病职业暴露事件的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65-1466

[7]李维·艾滋病病人手术中的防范措施应对[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 14 (6): 40-41.

作者单位:535300广西钦州浦北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做好孕产期保健工作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下一篇: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