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反思

时间:2022-10-12 08:27:23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反思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面临变革的命运,近几年我区的新课改进行的轰轰烈烈,在教改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几年我也参加了一系列市、区级的新课改观摩课、优质课,收获颇丰。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完全抛弃过去,一切志在标新立异的做法我认为值得反思。

反思一:课堂交给学生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把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改就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成了学生比拼的擂台,老师不敢多讲一句话,在课后的经验交流,评课说课的过程中课堂上老师讲的少,学生发言积极,讨论热烈,成为新课改成功的标准。至于教学的实际效果并没有多少人关心。实行新课改,有些教师就特别注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刻意制造所谓“看点”,他们的语文课笑声、掌声不断,可谓热闹非凡,但是不少课只顾追求表面的繁华,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浮华空洞、流于形式。

许多教师说,新课改后上课就是轻松了许多,备课轻松了,更不用讲课了。我认为这是教师对自己主导地位的一种漠视,更是对课改的一种曲解。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适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教育的规律,也是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如何落实、操作,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在课堂上学生说唱跳演,热闹非凡。但我认为这热闹的背后是浮躁, “创新”的背后是虚无。

反思二:语文课是什么课

在强调整合、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背景下,语文课的外延被无限制地放大了。在听了几节语文综合实践课后,让我对于语文课本质更加迷惑了,在这些实践课上,所涉及的知识之丰富,科目内容之庞杂,确实让我这个教了十多年语文的教师也感叹不已。很多知识已经超出我这个为人师者的知识水平,让我怀疑自己是否还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语文课与其他课到底还有分界线吗?我觉得不管选文的内容有多丰富,学科间如何渗透,还是要重提“听说读写的训练”、“字詞句篇的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文课的灵魂!近年一些作品,尤其是在学生中所流行的当代学生作家的作品,思维奇特,想象丰富但语言大多简陋,粗俗,根本无法和我国早些时期的作家相比!这是否与我们的教学中放松基础知识的强调不无关系?语文课应是对语言文字、人文情感的品砸咀嚼,这是任何综合性学习所不能代替的。学生如果不进行专门的系统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仅仅靠品味、整体感悟等方式积累语感,那无论是对当前还是未来的学习绝对是不利的。系统的语法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自觉地修正自己的书面用语,减少语病,不仅做到詞能达意,更能做到詞能传情,詞能传神。

反思三: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教材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理念固然不错,游泳池边教不出游泳健儿,问题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还给了学生,自主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自主,教师在课堂上又该处在什么位置?在我所听的观摩课,教师似乎成为看客和评价者,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师只是在学生表演精彩时加以表扬,有缺陷时加以提示,最后再反馈知识和做出评价。无怪乎有听课的教师说,这样的语文课不要教师也罢,教师变得可有可无了!这让我对于教师的角色也迷茫了,传道授业解惑是否还适应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真的就无足轻重了吗?任何一个学科都是经历许多年的积累而逐渐形成的,其知识之丰富,结构之复杂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说学会就可以学会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更新观念,适用时展的需要。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用它来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但我认为对任何新事物的认知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让我们每一个教师在实践中探索、交流,不断丰富、完善新课题的内涵,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上一篇: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导演 下一篇: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