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2 08:13:54

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交流,我们说这种交流就是一个往外提取的过程,而要达到这种提取,我们就需要首先往自己的头脑里装东西,这就是语文中的阅读学习。从本质上来说,语文的学习就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像“字词句段篇章”等,都是需要通过用眼睛看,用阅读的方式体现出来的,从而激发起我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实践证明,一个有着高阅读量的学生,语文成绩会很好,语文情感的表达在阅读与写作中,也会异常突出。

【关键词】 语文 阅读教学 课堂内外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40-01

小学语文整个的教学过程围绕两个词语进行,一个是“基础”,一个就是“积累”,这也体现了语文学习过程的漫长性和递推性,从小学低年级的字词句,到小学高年级的段篇章,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和积累也是在这个过程进行的,小学语文中强调的四项基本能力“听说读写”就是通过“课内的学习”――“课内与课外的引申拓展阅读”――“仔细阅读与全面阅读”,有效的指导学生,将其融入生活之中,保证学生知识面的扩大。

1 在阅读的兴趣中进行拓展

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两个,一个就是掌握基础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个就是体会文章里面的情感,而这个过程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进行,在拿到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阅读来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文章的大意,不要设置任何的任务,让学生得到阅读的乐趣。

例如有一篇课文是《王冕学画》,讲的就是主人公王冕学习绘画的过程,文章通过一个清新有意思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王冕学画的过程与辛苦和不易,这篇课文语句优美,而且所画的对象也是非常的美丽,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由朗读来体会课文的诗情画意,通过阅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动画片给学生看,这就是王冕学画的动画片,通过展现他绘画的过程,来表现诗情画意的画境,教师不但要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主要内容,更要通过阅读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获得对艺术的热爱与感悟,在多媒体展示的过程中配上音乐,让学生随课文读出来,引发大家的兴趣。教师可以进行音乐搭配朗读的方法进行,通过多媒体播放我国传统水墨画的视频与图片,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2 在探索求知的阅读中找寻课文答案

上面所说的阅读就是课内的阅读,这里所说的阅读就是课外与课内阅读的结合,让学生自己去搜寻答案,找出文章的结局,让问题吸引着学生去搜索答案,找出最后的结果。

例如有一篇课文是《小蝌蚪找妈妈》,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经历了好几次的询问与曲折,最后小蝌蚪才找到了妈妈,教师可以首先播放我国的水墨动画片,让孩子们在欣赏当中去获得感悟与思考,学生在这个兴趣的引导下,就会积极的去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提纲来进行询问,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的原因,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小蝌蚪先后找到谁作为自己的妈妈?有没有成功?为什么?小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最后小蝌蚪找到谁做妈妈了?为什么?

以上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阅读提纲,学生可以顺着进行思考,通过阅读获取答案,一步步找出问题所在,小蝌蚪逐渐发展成青蛙的过程,就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这就不是课内所能拿解决的了,教师要教育学生通过课内的学习,加大课外的拓展,这就是立足于课内进行课外学习,加大课外阅读。

3 在情境化的模拟中进行阅读鉴赏

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加深认知,进行鉴赏,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特别是在古诗的鉴赏中进行阅读,能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云山雾海的场景,作者在一棵老松下问寻童子的师傅,童子指了指远山,说师傅就在山中,因为云雾弥漫,不知道在哪。

整首古诗展现就是一幅云雾缭绕的情境,给人以苍茫神秘的感觉,当中隐士的风度都融合在了里面,教师通过情境化的模拟让学生深入其中进行阅读,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来提升自己的素养,在诗情画意当中,发掘深层的情感与心理活动,读出云雾苍茫的情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之后,自己进行复述描绘一幅现场的情境,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其内心的活动与发展变化,例如同学进行表演,再现彼时彼地人物的语言和表情,最后请想象和叙述作者“寻隐者不遇”的心理感受,如果是你,你会产生什么心理感受等。

4 跳出课堂,阅读当不拘一格,多姿多彩

在阅读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找出与课内文章学习相关的课文阅读材料,并且从多种角度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有所感悟的进行阅读思考,这就要求阅读的多样化。

不局限与课内的学习,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出去,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它们在题材和文字叙述上都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教师只需让学生阅读其中一部名著,或者是阅读一部名著中的几个片段,以此来引发学生对其他几部名著的阅读与思考,做到举一反三,例如我们对《西游记》进行文本的阅读之后,教师要在教学当中有效的展开文本阅读的思考与比较,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和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表明,教师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不要进行单纯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单独枯燥而且缺乏兴趣,教师要将阅读式教学融合到里面去,将两者相互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在有效的立足课内的基础之上,根据相关的课文内容,进行课外的阅读与分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将语文知识融合到自己的头脑里,提升学生的语文底蕴与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明新.《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社会文献出版社,2002-03.

[2] 内蒙古大学.《小学课堂教师教学设计使用手册》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磊.《新课程成功教师管理实用手册》.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4] 陈元.《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中职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