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三题

时间:2022-10-12 07:44:10

农村商业银行三题

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已全面推开,设立农村商业银行对各地似乎最有吸引力。截至2005年3月末,全国已有8家农村商业银行开业。但笔者认为,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和经营过程中仍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处理好“支农”与“盈利”的关系

农村信用社改革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农村商业银行也应该坚持这个方向,但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农村商业银行必然还应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因此,如何将“支农”和“盈利”有机结合就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村商业银行“支农”要有新的市场观念。在农村商业银行“支农”的问题上,不能片面地强调其“支农”的政策性属性,而应该根据当地“三农”发展的现状和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综合考虑,以求两者的“双赢”。虽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的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传统农业所占比重偏低,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仍然不能动摇,因此,农村商业银行“支农”不能仅仅局限于支持传统的农户种养业,应不断寻求支农新路径,例如支持种养业大户、支持农民外出打工、支持农村民办企业等等。总之,这些新路径要以支持农民创收为中心。

其次,要打造农村商业银行在广阔的农村市场中的竞争力。农村市场既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业务的基础,也是其最有竞争力的市场。随着国有银行基层机构的大量撤并,使得县域金融主体缺位,更凸显农村商业银行“支农”的重要性。一般来说,成立农村商业银行的地区市场化水平相对较高,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兴起,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空间,而这恰恰是各大银行竞争力最薄弱的领域,是农村商业银行最易争取和有待发展的空间。同时,农村商业银行要在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培养和吸收高素质人才、协调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联系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在农村市场的优势,增强其竞争力。

第三,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不在规模而在质量。作为“小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具体业务开展上,一是要创新金融产品,向农产和农村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并着力研发适合当地经济需求的信贷业务新品种,建立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和支农激励机制,将信贷支农业务做活、做强;二是发挥自身贴近农民的优势,在确保各阶段农业生产资金需要的同时,着力培养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是注意支持和培育有市场、有效益的优势企业、“成长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等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依靠这些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商业银行新的盈利空间,达到“支农”与自身效益的统一;四是要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建立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畅通高效的结算体系,解决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地域限制问题。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的支农业务只要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积极寻求政策和市场的最佳结合点,通过支农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地促进支农业务的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一种自身经营管理和支农业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就可以实现支农的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双赢”。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基础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刚刚起步,但在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已显现出来,例如部分小股东股权虚置现象、“内部人”控制现象等等。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归全体股东所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农村商业银行产权所有者的小股东往往缺乏行使权利的动力和能力,部分股权虚置现象十分普遍。股东的决策权大小取决于出资额占总股本的比例,农村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归众多小股东所有,每个小股东的产权比例微小,小股东无意识去行使对农村商业银行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而且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看,国家长期依靠行政权力强行干预信用社的正常经营,实际上替代了农村信用社社员对信用社行使的经营管理权,加上社员对金融及管理方面知识的缺乏,也使其缺少管理经营农村信用社的实际能力。农村信用社这种事实上的产权主体缺位,法人主体虚设,导致的结果就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责权利关系不清。结果,这种旧体制的惯性必然影响到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行受到质疑,其独立法人地位及股东的权利也就无从谈起。

与小股东部分股权虚置共生的是管理者及大股东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目前在已经成立的苏南三市农村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参股甚至执掌最大股份。由于政府持股,没有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因此也难以避免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非市场化行为。可见,进一步明晰产权,建立决策、管理、监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真正意义上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商业银行行长的职责功能,这些是农村商业银行成为独立、健康的市场主体的根本要求。

由于观念、体制等原因,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但必须认识到,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决策不应受政府的干预。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农村商业银行应着力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农村商业银行“三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完善高管人员的聘任制度。在增资扩股中,尽可能吸引满足条件的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依法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同时,我们可以考虑引进战略投资者,这样不仅能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而且有利于改善其法人治理结构,使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能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运作。

苦练内功完善管理是关键

人们常常将农村商业银行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归咎于外部环境,殊不知,内部管理的薄弱使得农村商业银行更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切实提高农村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和员工素质、加强农村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第一,培养和吸收高素质人才。人力资源是决定一切的资源,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各项管理制度能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管人员的素质。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具备任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而由于原来农村信用社人才准人渠道狭窄,高管人才更为短缺,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经济基础和经营效益较好的地区,这一问题所造成的矛盾更为突出。农村商业银行的一般员工,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也是廖廖无几,绝大部分只具备高中或中专学历,无论是业务技能,还是实际工作经验、经营管理水平,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需要都有较大的差距。

为此,农村商业银行一是要在改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加大引进高素质金融管理人才的力度,打造一支精通农村商业银行业务、政治素质过硬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要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培养一批熟悉宏观经济、金融、企业财务、信息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要建立以业绩为评判标准的机制,对农村商业银行的高管人员实行任期目标管理,经营业绩与任期挂钩,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拔任用机制;四是将个人收入与贡献挂钩,强化激励与约束,建立薪酬与业绩挂钩的分配机制,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经营活力。

第二,建立和健全内控制度。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制度设置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等。这些都关系到农村商业银行能否实现稳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和发展,应把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作为强化约束机制的重要方面来抓,通过内控制度的完善和落实,防范各种金融风险,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针对农村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现状,应重点健全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和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新变化,及时制定与其相配套的新的内控制度;二是要构建适应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在建立健全产权、法人治理、综合管理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完善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检查制度,加强风险管理;三是在制定计划和政策时,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管理需要和风险规避,严格决策程序,建立明确的岗位问责制,并且将责任追究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上一篇:求解我国汽车金融业的未来之路 下一篇:趣谈书法“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