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作文教学的实施浅谈

时间:2022-10-12 03:25:58

活动作文教学的实施浅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文教学的方式越来越多,活动作文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活动作文是以获取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为目的的作文教学形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人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感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效仿,笔者在实施策略方面作了一些思考,觉得在活动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一、注重活动的导向性

所谓导向性,即引导学生向某个方向发展。在活动作文教学中,活动的开展不能偏离活动主题,即不能偏离为了写作而开展活动。处于发展时期的学生是写作活动的主体,他们自我约束力差,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一个很不起眼的事物都能引起他的注意,甚至有时会转移到无关紧要或者不健康、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事物上去。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应该给予引导,让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活动作文的正确方向上来,要引导他们以写作者的角度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因此,在确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应该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要充分估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曲折等,及时指点、调控、引导,不能把活动与写作脱离开来,要让活动真正为写作服务。

二、强化教学的主体性

开展活动作文教学,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各种内容的活动都需要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作文教学就凸现不出优势。教师在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自,尊重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相信他们的内在潜力,学生自己能独立做的,就要放手让他们去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但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还要正确处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的关系。教师在活动作文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有效指导,否则学生的主体性就无法彰显。

三、发挥主体的创造性

活动作文教学要贯彻创造性原则。从写作这个层面上来说,写作本身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从开始对客体世界的反映与选择,到大脑的转换加工成为主体的意象世界,然后编码组合为全新的艺术世界,这个流程无不涉及写作主体多方面的创造力。再从教学这一层面来看,活动作文教学要求教师有一双慧眼,有一个创新的脑袋,拓展活动作文的空间,开创出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选择的活动内容要新颖、包容性大、可伸缩性强,鼓励并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批判、敢于探索,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教师要设计宽松、开放的活动环境,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

四、教学活动的适切性

所谓“适切”,是适合、切合的意思。这里的适切性,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得适合学生的主观条件。这主要是指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心理能力水平等等。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时,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并考虑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参加活动,而且能在不费多大力气的情况下就能成功。如:在初一年级开展“钢笔字比赛”、“查字典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初二年级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手抄报评比”、“知识卡片展评”;初三年级组织学生社会实践调查、征文比赛、辩论赛、社会热点大讨论等。安排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会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其次,得适合学校的客观条件。活动的选择、方法手段的运用等还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得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及本地区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开展活动。新课标也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需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有利条件,调动和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学校与工厂、农村、社会服务部门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学校和学校之间也建立横向交流,共享活动资源,做到因地制宜。

最后,得适合操作。教师在选择活动时,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能否操作下去,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一原则若落实不好,整个活动作文教学就得泡汤,既培养不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不了语文素质。就从活动作文的数量上看,活动作文的次数并非多多益善,如果每次作文前都组织学生去活动,那样就无操作的可能性。应该结合单元作文训练目标和主客观条件,每学期穿插活动作文2~3次。另外,还要考虑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是否对组织的活动具有指导、调控的能力,如果教师没有这样的能力,活动也无法操作。组织的活动也应让学生能活动起来,学生如果无法真正活动起来,所组织的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

试想,如果在活动作文实施过程中能把握住这样一些原则,活动作文一定会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上一篇:利用课外资源 开发实践园地 下一篇:小议培养学生的读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