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增长吗?

时间:2022-10-12 03:14:04

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增长吗?

历经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欧日经济均受重创,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增长吗?这是西方经济学家和经济决策者激烈争论的问题,似乎中国全靠美欧日才有过去三十年的成就。但他们不能解释中国为何仍能安全地渡过这场危机,保持继续增长势头这一基本事实。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简单机械地看待中国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直接把出口总值同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从而得出错误结论,即中国经济增长的60%70%依赖出口。

其实,中国出口以加工装配为主,附加值很低,只有很小的比例同GDP增长相关。中国平安渡过这次经济危机就充分证明,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由整个改革开放政策,特别是市场化改革所带动的。有些政客想借打击中国出口来遏制中国经济增长也是徒劳的。中国的出口产业是高度国际化的,对其限制将会影响整个产业链,也会伤及美欧日经济。

中国经济能持续增长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所释放的能量方兴未艾,远未达到所谓的效益递减程度。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已为中国的工业化积累了可观的资本,正处于起飞阶段。居民的高储蓄率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力,只要政策得当就会很快形成巨大内需。中国的城市化之路刚走了一半,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城市化将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远落后于中国经济总体发展规模,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优先发展行业,这是又一个新增长点。

具备如此多的积极因素,为何外国舆论始终怀疑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这其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因素。这种怀疑可以警醒我们避免盲目乐观,而要决策谨慎。

外国人仍用“重商主义”观点看待中国,认为中国奖出限入,以邻为壑,因此总想用保护主义手段来限制中国出口,殊不知中国的出口产品内含着他们的巨大利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交出了一张十分漂亮的成绩单。虽然在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也同样面临保护主义压力,但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反对保护主义,外资政策甚至比西方国家还要开放。

从技术角度看,怀疑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出于简单化看待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一个国家,出口导向有其阶段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价值链看,中国加工业仅是全球价值链上的一环,在整个价值链中所占比重很小,中国企业一定会在全球价值链上不断选择最适当的位置。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趋向于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关系,为跨国企业制定全球价值链战略出谋献策。例如麦肯锡公司就采用出口国内增值法来计算、分析中国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增长远非人们想象的高度依赖出口。尽管目前还没有尽善尽美的客观计算方法,但大家来共同探讨就一定会找到最客观的、最接近现实的分析途径。我们应该回到世贸组织所推崇的李嘉图的相对优势论,寻求贸易双方的双赢。这才是世贸组织的终极目的。

上一篇:谈判终局的对美策略 下一篇:开启“十二五”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