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差异教学达到优化高中数学的相关策略

时间:2022-10-12 02:39:35

浅谈如何通过差异教学达到优化高中数学的相关策略

【摘 要】 差异教学是目前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教学趋势,源自于最优秀的教育实践――把学生置于教和学的核心位置,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高中生的数学基础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的每个同学的差异,尊重这种差异,并通过差异教学来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尝试对如何通过差异教学达到优化高中数学的相关策略这一问题加以探索研究。

【关键词】 差异教学;高中数学;优化;层次;相关策略

差异教学强调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的标准要求学生,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差异教学要求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特点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学生能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能够得到最大的进步和发展。

一、差异教学的涵义

差异教学,是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把它看作是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改善各个教学环节,以达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等来选择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自主、持续、全面的发展的教学。

二、实施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每一名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学校、家庭,素质和能力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也导致他们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运用等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其次,社会对个体差异性的需求增大。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就会越复杂,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也就越大。当今社会需要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差异教学是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有效途径。差异教学注重学生的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相互作用,重视与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需要,促进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相关策略

1.教师应该树立差异教学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同样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学习努力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符合现代教育的教育观念,更好地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用全新的理念和行动诠释现代教育观。

2.学校和老师应该创造更人性化的教学环境。要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必须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

3.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差异教学。在差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对全班同学进行“分层”,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约占全班同学的30%。这个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牢固,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思考能力及接受能力比较强。B层为中等生,约占全班同学的50%,这个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好,成绩一般,头脑聪明但不够努力或者学习很认真但方法不对的同学。C层的学生基础较差,基础知识有待于提高,不擅于思考,学习习惯需要改善。

首先,要确立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尽量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制定有差别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材料。

其次,对课前预习要有差异性要求。对学生而言,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达到很好的预习效果。

第三,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差异性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调动起双方的积极性是完成高效差异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层次差异,兼顾优等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运用合理恰当的方式进行提问。同时,可以鼓励不同层次的同学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大家一起讨论后给予不同深度和层次的解答。

第四,布置课后作业要有差异性。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布置符合学生实际的有层次的作业任务供学生选择。例如,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注重练习基础型、达标型题目。而对于A层的学生来说,应该注重引导他们进行一些高难度、拓展性的训练。这样既不会给基础较差的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同时也可以满足优等生的要求。

总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保证个体得到全面发展。树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因材施教,个个成才”的教育理念,努力推行差异教学的模式,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程向阳.差异教学的教育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2)

[3]郭英慧.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差异教学[J].科教文汇,2009(2)

[4]钱士军.差异教育的协调性[J].职教通讯,2005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及培养 下一篇:浅谈中职教师对数学建模教学若干误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