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特征谈基本不等式的运用

时间:2022-02-12 09:57:47

【前言】从结构特征谈基本不等式的运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从内容上理解即探究“和a+b”与“积ab”之间的关系,而如何从具体背景的结构特征中探究两者的关系呢?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又会因为忽视条件限制而出现哪些错误呢?在教材与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就蕴含着这样的线索和案例。笔者就这方面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同大家作一些...

从结构特征谈基本不等式的运用

近年来随着高考试题的创新,基本不等式考查的形式和内容上在不断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又以问题背景的呈现方式的不同来体现。但无论如何变化,都是在条件或结论的结构特征上做足了文章。

苏教版教材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运用基本不等式 时,应注意:

(1)和为定值,则积ab有最大值;积ab为定值,则和a+b有最小值。

(2)取等号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 )。

从内容上理解即探究“和a+b”与“积ab”之间的关系,而如何从具体背景的结构特征中探究两者的关系呢?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又会因为忽视条件限制而出现哪些错误呢?在教材与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就蕴含着这样的线索和案例。笔者就这方面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同大家作一些交流,不当指出,敬请指教。

一、已知和(或积)为定值,求积(或和)的最值

此类最值问题具有非常明显的“和积关系”结构特征,相对思路比较清晰,也是基本不等式运用的基础结构。

例1:已知 求xy的最小值。

分析1:从结构看:是一个“和积”的形式,可以直接运用基本不等式得到关于xy的不等式,再通过求解不等式得到最值。从条件看:这里a是 ,b是 ,虽然目标是xy,但与ab非常接近。

解法1: ,√xy≥2√2xy≥8,

当且仅当且xy=8,即x=2,y=4时取等号。xy的最小值为8。

分析2:如果将条件分式化为整式,就可以得到关于“和积”共存的等式,进而运用基本不等式,构造关于xy不等式进行求解。

解法2:由得2x+y=xy,于是xy=2x+y≥2√2x・y,√xy≥2√2,xy≥8。

xy的最小值为8。

分析3:考虑到条件是 + (a+b)的形式,可以直接将目标xy化成 与 的积(ab)的形式。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综上,运用基本不等式研究相关“和积”结构的最值问题时的基本思路可以总结如下:

1)构造法:(运用基本不等式)解不等式问题;

2)配凑法:(通过配凑变形)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确定a是什么?b是什么?);

3)消元法:(通过消元化简)形成一元函数最值问题(注意元的取值范围)。

二、已知和为定值,求和的最值

对于这种结构特征的最值问题如何化归为“和积关系”结构的问题,则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2:已知 求x+y的最小值。

这道题从结构特征上看是 “和和关系”,这就需要将问题通过变形化归为一个崭新的“和积关系”问题。

分析1:通过乘“1”变换化归为具有“积和”结构特征的最值问题。

解法1: x+y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又所以当x=√2+1,y=2+√2时,x+y的最小值为3+2√2。

评注:事实上,通过变形将问题变成了“已知 ,求

的最小值”。

即:“和和”化归为“积和”。

分析2:将条件中的分式化为整式后,再变形为“积”, 从而形成具有“积和”结构特征的最值问题。

解法2:由 变形得(x-1)(y-2)=2,其中x>1,y>2。

于是x+y=(x-1)+(y-2)+3≥2√(x-1)(y-2)+3=3+2√2

当且仅当x-1=y-2,x+y=3+2√2,即x=√2+1,y=2+√2时,x+y的最小值为3+2√2。

解法3:利用消元法形成一元函数最值问题,通过配凑变形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由 得 , 且x>1, 所以

x+y 3+2√2

当且仅当 ,(x-1)2=2即x=√2+1,y=2+√2时,x+y的最小值为3+2√2。

三、已知积为定值,求积的最值

同样具有此种结构特征的最值问题又该如何化归为“和积”形式的基本结构的问题呢?

例3:已知(x-10)(y-16)=4840,且x>10,y>16,求S=xy的最小值。

分析:从问题的结构特点上看是(“积”“积”)的形式。

解法1:(消元法)

于是S=xy (形成“和”式)

=6760

当且仅当 ,即x-10=55,x=65时,Smin=6760

解法2:(配凑法)

S=xy=[(x-10)+10]・[(y-16)+16]=5000+16(x-10)+10(y-16)(形成了“和”式)

≥5000+2√160(x-10)(y-16)=6760

即16(x-10)=10(y-16)=880,x=65,y=104时,Smin=6760

解法3:(构造法)

4840=(x-10)(y-16)=xy-16x-10y+160≤xy-2√160xy+160

整理得:xy-8√10・√xy-4680≥0,

即(√xy-26√10)(√xy+18√10)≥0,解得:√xy≥26√10,

xy≥6760

即16x=10y且xy=6760,x=65,y=104时,(xy)min=6760

四、隐含

很多最值问题并不明显具有前面所谈的结构特征,那么只有充分挖掘隐含的结构特征,才能顺利地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中,经常需要我们遵循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的原则,从结构特征入手化归为基本类型,才能有效地进行相关最值问题的求解。当然,在此类最值问题的求解中,如果可以用消元法构造成一元函数,那么利用如导数等方法去处理,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思路。

五、常见错误

不同结构特征的条件最值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常用方法化归为“和积”的基本结构形式,进而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但学生又经常会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出现一些如忽视各项为正的条件,忽视积(或和)为定值的条件,忽视等式成立的条件等常见错误,其原因主要还是体现在基本不等式使用的要点:“一正,二定,三相等”,所以采用一些策略:“一正”不满足则调整符号;“二定”不满足则配凑变形;“三相等”不满足则利用函数单调性。

总之,教材和高考对基本不等式应用作为重点考查是从不间断、常考常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的复习研究过程中,不断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地思考、比较、归纳、总结。首先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内在实质,搞清条件、公式、结论之间的辩证关系,紧扣要点:“一正,二定,三相等”分析问题,寻求对策;其次要帮助学生加强从问题中式子的结构特征入手,通过常见的方法将多种结构形式化归为 “和积”关系的基础类型,进而探寻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尤其要注重基本方法的理解、优化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化归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改革、不断发展中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要求。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下一篇:《找规律》教学背后的数学思想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