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时间:2022-10-12 12:03:53

加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摘 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措施,把需要和管理结合起来,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使有限的流动资金在加速周转中不断增值,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137-02

流动资金的占用状况和周转率既反映了流动资金的利用效率,又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的大小。因为在生产经营规模等因素已确定的条件下,流动资金周转越快,需要的流动资金量就越小。因此管好用活流动资金,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一、中国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少数单位只重视生产任务的完成,忽视流动资金的管理,似乎只要生产任务完成了企业就会有好的经济效益,流动资金周转快慢并不重要。

(二)内部管理不善,资金不良占用

企业的内部管理差,流动资金管理松弛,造成生产经营中资金的大量损失、浪费和无效使用。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注重管理,致使生产消耗过高,造成资金的浪费。在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科学的预测和决策。缺乏一套科学而完善的措施和制度,许多环节凭经验、凭感觉来进行管理和决策,致使许多资金使用中大量出现高投入、低产出、规模效益差等现象,造成资金的无效使用和大量浪费。加之从资金的投入到资金的收回,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造成各环节各自为政,相互衔接差。这种资金使用中的低质量和管理上的松弛,加剧了流动资金的紧张。

(三)盲目投资,短贷长投

1.由于企业流动资金监管机制不健全,盲目采购、超定额储备。计划外盲目采购使存货中的物资储备额成倍增长,形成大量的沉淀资金;有的企业抱着“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思想,只要是生产所需原材料,不顾市场情况和生产进度盲目采购,结果造成库存物资积压,使资金长期不能周转,进而增加了贷款利息和管理费用支出,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可以实际运作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但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对现金流量的认识,很少对本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故而形成很多半拉子工程项目和投产后因缺乏流动资金而无法启动生产的项目。时间一久,这些项目变成为瘫痪项目,甚至因失市场良机成为报废项目,致使本来就十分缺乏的资金更是雪上加霜。

2.产品赊销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产品赊销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增大了呆坏账的风险,使企业资金积压与资金不足并存。对此,若不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其结果必将加重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形成大量的潜亏,使企业步入恶性循环。

(四)责任不明确

物资材料的采购不是在保证供给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其在生产过程的逗留时间,而是对流动资金周转快慢没有严格的考核要求,流动资金的支付和管理部门对物资材料采购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因物资积压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无人负责。

(五)流动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设立的账户众多,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六)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管理有章无序

相当多的企业大都是依靠经营目标、任期目标来笼统地进行企业规划,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虽然有了预算制度,但预算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有章不循,随意更改。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占用不尽合理,挪用生产经营资金从事长期投资的现象屡有发生,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支付能力不足,实际上靠借新还旧来维持经营;有的企业预算不切实际,指标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成本费用约束软弱,盈亏不实;有的企业年末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长期挂账,资金运作极度困难。

(七)信息失真

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资金流动。然而,目前中国相当多企业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不清楚下面的真实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全国80%以上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息的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也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的效果。

(八)信用度不高

企业间缺乏诚信,相互拖欠货款现象屡见不鲜,老的三角债难以解决,新的三角债又不断发生,形成恶性循环。

(九)财务监控滞后,管理手段乏力

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目前中小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公有资产等问题突出。有的企业对下属公司的投融资情况、资金收支、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掌握不全,投资决策随意性大。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二、加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措施及途径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强化资金效益观念,充分认识到管好用活流动资金,最大限度地增加资金周转次数,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进而充分发挥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环节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改善供销工作,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在保证生产计划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合理地储备各种生产资料,以减少物资材料及产成品的积压和损失浪费,节约成本费用支出,加速资金周转。

(二)建立资金控制制度,强化日常资金管理

1.加强计划管理,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以生产计划为基础,以部门计划为依据编制的收支预算表是加强资金收支平衡、物资供需平衡,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环节。为此每年初都要编制当年资金收支平衡计划,对资金需求进行测算,将资金计划和占用情况下达各责任单位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财务收支,管好用好资金,按照谨慎、稳妥的原则做到根据资金来源和多少,决定支出的多少与先后。资金来源任何单位不准截留,使用资金要申报,计划开支予以保证,非计划、超计划开支必须补办手续才能使用。保证资金收支的高度集中,确保有限资金用到重点上,使计划外开支、无效益支出得到严格控制,不该花的钱决不乱花,该花的钱每一分都用到刀刃上。

2.逐笔跟踪核算。企业应加强对资金各使用环节的管理。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并定期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对各职能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在企业内部划分责任中心,树立资金有偿使用的观念,将银行结算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核定各部门的资金定额,并积极组织存款,发放贷款,实行资金的有偿使用,制定合理的内部转让价格,进行内部核算。这样促使各个资金使用部门为了增加“盈利”千方百计地节约资金,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无效使用,加强自身资金使用的管理,使资金管理控制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

(三)完善约束机制

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形成按制度来办事、按制度来管事、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堵塞流动资金流失的漏洞,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要通过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做到把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采购供应物资,确保产品生产和销售各环节的正常运转,既要防止由于市场供求矛盾突出时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又要避免盲目采购造成库存物资积压。

(四)实行经济责任制

将流动资金管理的责任目标和定额、周转率等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各业务部门,使其明确各自在流动资金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职权范围,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考核和奖励办法。从而改变流动资金管理只是财务部门唱独角戏的状况,真正使广大职工特别是各生产经营部门的职工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必须以一定数量的资金为前提,从而树立资金观念、利息观念和效益观念,人人为流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献计献策。

(五)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重点。要通过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和流量控制,实现财务集中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深入研究聚财、生财和用财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对资金的需要越来越大。在生产发展的需要和企业实际拥有资金之间的矛盾是经常存在的。因此,管好用好资金,不断加速资金周转,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可以实现资金全面集中管理与控制,保证资金合理有效使用,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以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措施,把需要和管理结合起来,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使有限的流动资金在加速周转中不断增值,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化研究 下一篇:浅析企业财务稽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