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三种境界

时间:2022-10-11 11:32:26

学校管理的三种境界

根据“觉解”程度的不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自然的、功利的、道德的和天地的。其实学校管理也有不同境界,具体为:

境界之一:以“事”为中心的管理

对于一般的学校或薄弱学校来说,把“事”做好是当务之急,把各项具体的事做好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学校发展的初期,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往往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学校不同,使用这种管理方式的时间可长可短,但它是学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客观条件不具备时,有些学校可能要长期坚持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在这一阶段,学校往往把做好“事”放在第一位,把其他事务放在第二位,管理者的管理目标是业绩导向,而不是人际关系导向,更多的是提倡竞争而不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以“事”为中心的管理中,管理者首先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严格检查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和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既是工作的推动者、督促者,又是各项工作的检查者。只有强有力的领导,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其次,要建立一套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分配、奖励机制,并实施严考核、硬兑现,以保证各项任务和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三是建立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明确,及时查清工作失误的原因并追究相关的责任。四是明确各种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依据标准和程序进行检查落实。五是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有旺盛的体力、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斗志和不怕挫折,永不言败的精神,依靠自身的魄力和人格魅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六是管理者必须注意细节,加强对各项细节的指导和检查,因为工作细节往往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

以上六个方面是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的基本特征,也是做好“事”的前提条件。以“事”为中心的管理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工作业绩有保证,有利于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缺点是缺乏人情味,被管理者不容易接受,教师的工作比较被动。另外,管理者事无巨细,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很难持久,既不利于创新,也不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虽然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自身存在很多缺点,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它是一种过时的管理方式,因为管理方式是由管理环境所决定的。它和管理技术不同,管理技术是越先进越好,而管理方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没有过时与不过时之分;它不仅有用,也是一个优秀管理者无法逾越的阶段。

境界之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当学校管理实现了规范化、程序化以后,学校的教学质量将稳步提高,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绝大多数教职工勤奋敬业,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部分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能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为适应学校更大发展的需要,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应及时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实践证明,在没有做好“事”之前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危险的。在一个管理松散、人浮于事、作风拖拉、教职工整体素质低、教学质量差的学校,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无效的,也是徒劳的。

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在管理过程中要体现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基本原则。在保证工作业绩的同时,要注意营造和谐的氛围,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并能体验到领导的信任和关怀、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体验到工作本身带来的快乐。把学校看成自己的家园、乐园。二是教育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学校管理要树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意识,既要关注教师对学校的贡献,又要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让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组织各种交流会、研讨会,引导教师终身学习,让教师体验到自身成长的快乐,体验到自身专业发展所带来的成就感。只有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三是为教师成长,成才搭建广阔的舞台,让教师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例如,提供图书、实验室、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资源,让教师通过教科研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教师岗位成才的过程,也是为学校做贡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实现了双赢。四是学校领导的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要发生根本的转变。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中,学校领导不再以管人管事为主,学校领导的主要任务不是检查和落实,也不是推动和执行,而是以培养人为己任,以指导人为乐趣。在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过程中享受工作的乐趣。领导方式主要不是督促和检查,而是当好教练,当好啦啦队队长,为教师的成功提供帮助,并为教师加油喝彩。五是学校领导由前台走向后台,教师则实现自主管理,领导为教师提供及时的服务。

总之,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领导要克服自己的英雄情结,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主人翁意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提倡张扬个性,这种管理方式会大大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教师自主管理、自主创新、自主研究的风气一旦形成,管理的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学校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明星学校。

境界之三:以“理念”为中心的管理

在一个人才济济,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好的学校,领导者的根本任务就是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向前发展。因为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先进的理念能引领学校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落后的理念会使学校丧失发展的机遇,被时代所抛弃,所以,在学校发展的高级阶段,学校的管理方式应突出以“理念”为中心。首先管理者要维护学校的基本价值观。有些理念是不会过时的,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例如,勤奋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这些基本的理念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褪色,相反它们的价值越来越珍贵。坚守这些基本的信念,办学就不会迷失方向。二是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办学理念。韦尔奇出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以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群策群力、无边界运动、活力曲线、数一数二战略等,使通用电气这个百年老店焕发了生机和活力。20年公司的市值增长了10倍,在企业界创造了奇迹。洋思中学认真实践校长蔡林森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使洋思中学由一所乡村中学成为全国名校。上海市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提出的“成功教育”的理念引领闸北八中走上了成功之路,这些都是无可辩驳的明证。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只有观念上的突破,才能引发工作上的突破。一般的工作改进只是渐变,而观念突破以后,则会发生突变、产生质的飞跃。学校领导应在学生观、质量观、教学观、人才观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断提出新的理念和新的追求,始终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三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选择,必须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和发展实际,对学校的发展趋势进行战略分析,在充分分析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选择好的办学理念,才能为学校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否则不过是好听的口号而已。四是办学理念必须指导学校的发展战略,因为发展战略可以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优化的学校资源配置可以促进学校的各项具体工作。

实施以“理念”为中心的管理,要求学校领导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运筹帷幄,从具体的事物中解脱出来,结合实际进行理论思考和观念创新,从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发展的问题,不断地谋划学校的未来,使学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学校管理的三种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是根据学校的不同发展阶段,突出一种管理方式,同时兼顾其他管理方式,目的是因地制宜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使不同的学校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快地发展。

上一篇:跟叶圣陶先生学科普知识 下一篇: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