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

时间:2022-10-11 09:57:48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

【摘 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树立有效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探索有效的学生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

一、树立生本阅读教学理念

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奖,学生听,教师参考大量的资料后,99画画,圈圈点点,然后把这些内容讲给学生,一堂课下来,学生写得不亦乐乎。《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进一步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见,“以人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问题,即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活动要在教师引领之下,展开自主阅读,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阅读中自我发现,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就是促进知识的生成。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各种对话,促进生态生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作者,是最基本的要素,其中文本就是把各种要素紧密相连,实现了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但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白,每一类对话的主题必须是学生,对话的最基本的依据必须是文本。所以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就必须坚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原则,切不可包办代替。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其次,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第三,语文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讲《荷叶圆圆》时,我打开幻灯,出示荷花的图面,简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荷花,在美丽的荷花塘的风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情感。

三、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其实就是教学环境和教学感情的融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师生形成轻松活泼、积极的情感因素,实现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艺术境界。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更能使语文阅读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充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过程出现,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场景。根据课文叙述,小女孩“流落街头,几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饿死街头”制作了图片,大屏幕展现这些场景。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疑难之处让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思敏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精心设计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语文课堂上的内容讲解按照教材或教材,参考指导上进行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单一,过于笼统。不是问题太大,学生无从做起,就是问题小而多,学生感到凌乱,理不出头绪。其实,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没能很好地钻研教材,走了捷径,只注重参考教案和答案,脱离了文本。所以,教师首先要研究课程学习目标,深入挖掘教材文本内涵,充分驾驭教材,把需要讲给同学们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问题。让这些问题贯穿整个课堂,使课堂知识体系更富条理,脉络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要是在设计问题时,还要考虑到能不能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能不能引领学生继续深入地研究文本,能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这样说来,设计问题,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范围和思考水平,问题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太简单。同时,在设计好大论题的同时,也要有小问题的辅助。有时,一个小小的问题,只要能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突破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提倡合作探究学习

实践表明,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更是效果明显。合作学习使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开展合作互动学习,可以拓展学生掌握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组,指定组长,给每位组员都应该分工,让他们各负其责,体验到每位组员的存在价值。

上一篇:如何提高新田矿绿化工程质量的探讨研究 下一篇: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理论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