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细分及政策建议

时间:2022-10-11 09:36:37

商业银行风险细分及政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与我们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含义

目前理论界把商业银行等风险定义为: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背离,从而导致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

2.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类

1)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没有偿还贷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变动而遭受的风险。市场利率发生波动,以及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都会造成这种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有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营运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和操作不当产生的经营风险,分为善意和非善意操作。

4)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市场上一个或多个汇率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商业银行资产损失的风险,包括外汇买卖风险,交易结算风险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体系上的缺陷。我国的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对资产风险的重组、转化、清收、处置等事后管理上。而对风险资产和事前、事中防范和预警机制做得不够。各个业务、各个部门对各自风险状况分头管理,缺乏统一管理目标和风险信息沟通,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完备,不良贷款边清边冒的问题比较突出。

2.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信贷管理缺乏清晰的权利责任制度、激励约束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银行内部缺乏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法规及操作规则,岗位轮换没有得到普遍推行;权力责任制度的缺陷;激励约束制度的缺陷等。

3.银行风险衡量方面存在缺陷,风险量化体系有待完善。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主要用于银行授信管理和授信业务运作过程。受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信用评级的其他重要作用发挥不够:在信用评级方法上,目前商业银行的做法与巴塞尔银行新框架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4.风险管理人才基础比较薄弱。

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却反,市场风险识别、监控和控制的专业化能力有待提高。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门人才,还没有形成专业化、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三、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1.建立以事前、事中防范为重点的风险管理模式

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应该是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的有机结合,并以事前和事中防范为重点的一种机制。重点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设计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科学的风险管理预警体系首先要求准确界定风险预警信号,其次要求根据数量经济模型,按照过程评价内容设计预警模块,再次要求按照统一口径实时更新有关数据或其他信息。二是合理选择事前风险防范的专业人员。三是明确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只有通过评价与衡量,才能将预期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才能有说服力地分析风险、解释风险、对比风险。

2.调整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完善。同时,按照业务需要调整分支机构的设置,建立经济、高效的分支机构网络,解决内部控制机构重叠,控制力低下,控制成本高等问题。建议在总行一级设立一个风险控制委员会,由全行的首席风险控制官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席。与此同时,个业务部门和每一个分行都设有风险控制官,但他们都是对上一级的风险控制官负责,而不是对同一级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负责。

3.营造全员风险管理文化,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

我国商业银行要倡导和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实例包括各个部门、各个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推行涵盖事前检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使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线融入全行的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当中,让每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关。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信息收集和决策支持系统。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强化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提高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考勤、发展评比等。二是在年度考核中要有科学工作者性,规范性和约束力。三是以人为本,兴业在人,引进人才竞争能力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有效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要加强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对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与研究,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把好用人关的基础上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

上一篇:制定动物防疫工作方案 下一篇: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