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

时间:2022-10-11 03:42:2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正视其现状,分析其所占的比例,探讨他们的思维方式,以便有针对性地改善他们的资助模式。这是勤工助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Abstract: The home economics difficult student question is a social question. Faces up to its present situation, analyzes proportion which its occupies, discusses their thinking mode,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ir subsidization pattern target-oriented. This is an eternal subject which the hard work to support study worker studies.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界定 思想状况

Key word: The home economics difficult student limits the thought condition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收费制度的改革,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生活成本逐年提高,教育费用不断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逐渐扩大,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全日制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或者难以支付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学生。这个群体主要来自于贫困山区、落后偏远农村、城市低保家庭;也有的来自单亲、父母残疾、有重大疾病病人、两人以上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等的家庭。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和生活消费水平的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难用统一的量化标准进行界定。因此,我们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为一般困难学生(贫困生)和特别困难学生(特困生)两大类。

1、一般困难学生。一般困难学生是指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并有相当数额的债务,只能缴纳一部分学杂费,其基本生活费用低于学校所在地区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学生。我校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认定为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①父母双方或一方下岗(失业)的;②家庭成员中有两人以上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③家庭成员中因患重大疾病需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④家庭因突发性变故造成人身及财产重大损失的;⑤家庭遭遇不可抗力或自然灾害的;⑥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经济收入明显下降的;⑦其他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2、特别困难学生。特别困难学生是指家庭经济收入微薄,基本上靠借债上学,无力缴纳学杂费,其基本生活费用难以保障的学生。我校规定在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①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②父母重病或单亲,且来自于贫困及边远地区的学生;③学生家庭所在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突发性灾祸,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④其他无经济来源支持正常学习的学生。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平均比例约为25%左右[1],农、林、水、地、矿、油、核以及西部地区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更是高达25-30%[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治意识、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就其主流而言是积极向上,有比较强烈的成才动机。但是,由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不仅面临着经济压力,而且面临着比其他学生更大的学业压力,心理压力以及社会、家庭、个人更大的期待值,从而使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学生政治意识、思维方式、心理因素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政治趣向多元化。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理想虚无主义,社会拜金主义,生活享乐主义的影响,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已成为个别人主导其政治趣向的风向标。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不均不公问题;不能正确认识国家、民族、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个人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只注重个人实际利益,缺乏集体团队意识。

2、诚信意识荒漠化。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品格。然而,由于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土壤”正在遭受到荒漠化的侵蚀,一些人开具虚假的贫困证明;一些人故意夸大家庭经济困难的程度;一些人故意欠缴学费;一些人恶意拖欠归还国家助学贷款;如此等等,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问题倍受社会的关注和质疑。

3、感恩心理贫乏化;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然而,在个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却存在着一些与其身份不适相应的现象: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感恩之心,误认为贫困是社会造成的,国家给予资助是理所当然的。一些人手持贫困证明或缓交学费申请,对学校安排的价格低廉的宿舍不够满意,却对价格高昂的公寓情有独钟;一些人把贫困资助不是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高档消费和谈情说爱上;一些人虽然家境贫寒,但却依然与家境富裕的同学盲目攀比,摆阔气,讲排场风气日盛;一些人来自贫困落后地区,却不愿再回到这些地区去工作;一些人只知索取,不思回报,视国家资助、学校帮扶、家庭供养为理所当然。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危机悄然呈现于本已矛盾诸多的现实社会。

上述问题不得不引起每一个勤工助学工作者的重视和反思。正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便有针对性地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这是勤工助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梁作甲,帮困与育人相结合,健全高校资助工作体系[j].教育理论研究2010(2)

[2]郭理想,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2010(26)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转变就业观念,促进普通高校师范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