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2-10-11 01:59:2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思考

前言: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是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目标的理论支点,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基础,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样化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工作,又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位、开展和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二者相相辅相成,互为辩证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途径。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理论实践的脱节、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产生了一些列非常繁杂的现象、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化等问题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疏离,甚至失落,从而在认识论上游离于马克思主义之外,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中共十明确提出,我们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办学目标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高效内涵式发展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拙计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方面略作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状分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自从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这一论点至今,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具有明显的中国化特色,从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大众化、科学化水平已经在中华民族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且茁壮成长起来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列主义思想,坚信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大高校更是首先开设了“两课”,这也为各大高校培育出优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规范了思想认识基础。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已经在各大高校奠定了基础,然而,随着时光的变迁、世事的迁移,当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部分高校却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有研究者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信仰危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完善,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大学生深受市场经济中泛滥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冲击了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部分大学生对此信仰产生了疏离,甚至失落。三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党内腐败现象等各种现实问题造成的各种影响也是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1]由此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处境艰难,发展回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内化为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一种教育。十七大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要内容的“概论”课的核心课程地位更为巩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在引领社会思潮中,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依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渠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永恒主题。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旗帜,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水平,在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显示出了强大的旺盛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是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目标的理论支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基本。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也日益明显。新时期以来,我们更应该高扬马列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人“在对20所高校研究生的调查中发现,53.2%的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表示赞同,而仍有46.8%的研究生持保留和反对态度。这一数据折射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不彻底性,大学生群体中“去政治化”和“淡化意识形态”的想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2]由此可见,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至关重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大学生“两课”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基础。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或者实践活动缺乏理论指导,实践活动难以形成良好经验等不良现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社会实践,弘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精神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内在要求。“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必须以聚焦问题、关注现实为准则,以回应现实期待和破解问题困境为方向,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现实针对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现实关怀程度决定着学科发展的实践方向。”[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程度也事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因此,也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之间具有辩证关系。

再次,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样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一个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的方法论。当今大学生的思维是多方面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多方面的。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多元化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性,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和环节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根本指向是引导大学生形成与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品德。[3]二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课程内容单一、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化、继承创新严重不够,思想政治教育严重缺乏丰富性、生动性与吸引力是导致大学生忽视两课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不会发展久远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元化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体现。

另外,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十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载体。”[4]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实效性和宣传效应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我们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工作,又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位、开展和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出合格的专业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殷南江 殷清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析【J】.成都:经营管理者,2010(9)

[2]平章起 李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基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视角【J】.天津学术文库:2012

[3]陈宝松 李 珺.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新思考【J】.哈尔滨:经济研究导刊,2013(11)

[4]江龙.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2)

本论文系“2012年度甘肃中医学院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

林雪,女,汉族,山东文登人。现任职于甘肃中医学院,讲师职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药文化研究。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上一篇:调度员视角下高铁运营调度优化研究 下一篇:探索医院后勤合同制工人的思政工作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