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奖助体系现状及优化研究

时间:2022-10-11 11:35:34

我国研究生奖助体系现状及优化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已实行全面收费制,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已普遍建立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但在具体实施中,现有奖助体系出现了奖助资金来源不均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奖助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需采取多种措施不断予以优化,以达到充分调动研究生积极性、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75-02

一、研究生奖助体系优化的意义

研究生奖助体系已成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手段。当前学生在决定是否考取研究生、报考哪所学校时,往往不仅考虑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报考高校的声誉,还考虑了报考学校的奖助学金种类和额度是否具有足够吸引力,能满足其读研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以便顺利完成学业。

奖助体系的显著作用主要表现为保障和激励两个方面。保障作用体现为通过提供助学金、助研、助管、助教等助学津贴,保证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奖学金评定条件,激励研究生在科学研究、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综合发展。

二、我国研究生奖助体系现状

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后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奖学金。根据奖学金的经费来源、奖励程度和覆盖面,主要分为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社会奖学金三种。(1)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较少,奖励力度很大。奖励指标每年由教育部确定。奖励标准为博士生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生每生每年2万元。(2)学业奖学金主要资金来源为省财政和学校自筹经费。每年评选一次。以我校为例,具体等级标准如表1。(3)社会奖学金往往通过社会渠道公开募集,用于奖励某类或某学科方向优秀研究生的奖学金。该奖学金在不同培养单位的奖励资金额度、覆盖面不同,是培养单位极具增长潜力的奖助类型。

2.助学金。研究生助学金体系主要分为国家助学金、三助(助教、助研和助管)津贴、国家助学贷款等。(1)国家助学金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出资设立。资助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10000元,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6000元,资助期限为每年10个月,发放方式以各培养单位具体发放规定为准。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消费水平适当在此基础上予以提高和增加资助力度。(2)三助津贴是高校统筹利用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为研究生设立“三助”岗位,以工作报酬的形式资助研究生完成学业。(3)国家助学贷款主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根据国家有关助学贷款方面的文件精神,符合贷款条件的研究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被确认录取后可以申请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具体办理流程及需提交的文件材料按国家助学贷款有关规定执行。

3.其他资助项目。除了上述五种类型外,各培养单位可能还会设置考研优秀奖、优秀毕业生奖、特困生专项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丰富研究生奖助体系内容。

三、当前我国奖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一)研究生奖助资金来源不均衡

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研究生奖助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投入,地方政府财政投入、高校自筹资金以及比重最大的研究生学费收入等。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和社会企业的捐赠资金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相比数量较少。如美国研究生资助资金来源主体多样,并且它的奖助学金中主要是社会资金所占的比重十分可观。国内则相反,主要表现在高校自筹资金和获得社会捐助的资金额度上所占比重太少,并且在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普通高校与名牌高校之间,理工类为主高校与人文社科类为主高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将进一步加深高校间获得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发展、学术水平等综合发展实力方面显现差距。

面对这些差距,普通高校主要解决方式为拓宽研究生奖助经费来源渠道,争取更多的社会资助。美国学者约翰斯通认为:社会、大学、企业、家庭和学生都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因此高等教育的成本应当由受益者共同分担。约翰斯通的观点以及美国相对成熟高等教育实践证明,高等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它的成本需要社会各界力量来共同承担,因此,作为培养单位的高校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努力构建产学研平台,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另外,高校可加强杰出校友交流联系,创立校友基金会或者建立杰出校友奖助学金等方式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指标和助学金岗位。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助学金回报机制,使得资金流良性循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

(二)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奖助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研究生奖助体系主要是针对学术型研究生而设定的,注重的考核标准主要为课程成绩、科研成果等学术指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体制结构尚不成熟,社会层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识度还不够,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奖助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此外,由于目前政府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没有专项拨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高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而在奖助体系中的奖励补助额度却是同样的,这就在资助过程中出现了资助理念不明确、资助对象无差别、评估指标不科学等问题。

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体系,建议由学校、企业和导师共同资助的方式加以优化。首先,从学校层面需要充分考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高额的学费支出,在助学金设定上做出政策倾斜。其次,鉴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二学年的专业实践环节,可以采取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企业在学生实践的一年期间提供生活补贴或者发放实习工资。最后,建议由有横向课题的导师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根据学生的工作量支付一定的助研津贴。

(三)奖助体系缺少对研究生自主创业的激励政策

研究生自主创业对研究生综合能力提高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三助”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生活等其他方面。研究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学生家庭资助或者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创业贷款。因为银行在对个人申请贷款方面的审核非常严格,它往往要审核贷款人的个人信用、偿还贷款的能力、要求提供相应的抵押担保等。学生刚刚开始创业,面对如此多的资料审核及贷款条件限制,很难得到所需的银行资金,这也是现在在校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重要困境。如果奖助体系中对研究生自主创业方面加以考虑,实施一定的激励政策,将对我国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奖助体系中的等级设置和发放方式尚不尽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奖助体系中关于奖学金的等级设置大多采取的是奖励额度差距小,奖励面窄的政策,奖励额度差距小的奖励政策往往出现平均主义的缺陷,不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激励的效用。在学生的调研中,大部分同学也赞同扩大各级奖学金的等级设置差距,同时增加奖励面。这样的奖励原则符合公平与效率原则。加大等级差距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热情,相互竞争,选拔出优秀的研究生予以奖励,同时又能兼顾公平,考虑到学习一般但家境不好的学生,帮助其也能顺利完成学业。另外,研究生奖助学金的发放方面,目前各高校有采用的是每学年一次性发放,有采用的是每学期发放一次,或者采取按每月发放一次。但从学生的角度,通过调研,他们则认为评奖周期过长,发放不及时,会大大降低其激励效用。建议奖助学金的发放尽量缩短发放周期,最好能按月发放。

参考文献:

[1]张林.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论析――以北京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04):56-59.

[2]王敏,侯喜林,姚志友.新形势下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03):58-62.

[3]蒋勇.构建地方普通高校工程硕士“1234全方位立体化”奖助体系――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01):94-96.

[4]雷晓锋,籍征,王文文.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背景下的奖助体系改革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6):27-30.

[5]何华伟,杨娜.“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与奖助体系”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4,(01):82-89.

[6]魏红梅,邱赞.我国研究生奖助制度的政策演变与思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03):122-125.

[7]周.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理论探讨和策略完善[J].阅江学刊,2014,(04):46-51.

[8]何兴.全面收费制背景下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146-148.

上一篇:试论宋元戏曲小说中的负心型故事及其影响 下一篇:浅述井陉窑与定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