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协调发展

时间:2022-10-11 11:06:53

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的国民的体质却呈现了一定的滑坡趋势,根据有关报告显示,我国约有1.6亿人患有高血压,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青少年肥胖率比10年前增长近50%,近视率则从10年前的20%增加到31%。

1.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关系

1.1社会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和保障。体育是人们通过身体运动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其中竞技体育是以竞赛为主,以超越自我、挑战极限为显著特征,由专业人士参加的,以夺取比赛优胜为目的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又被称为群众体育、大众体育,其开展的目的是增强国民体质。广泛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使人民群众享受体育健身带来的健康和快乐,提升幸福指数,还可以为竞技体育提供后备人才力量。

1.2竞技体育对社会体育有着不可估量的刺激作用。竞技体育是社会的一种缩影,部分国家将竞技体育作为增强民族凝集力,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竞技体育的发展带动了体育产业的繁荣,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间接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良性发展的竞技体育实现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社会体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刺激作用,它可以促进全民健身开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协调发展的措施

2.1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资源。高度重视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协调发展,一方面着力培养竞技体育优秀人才,增强我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将发展社会体育事业,写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加大体育民生的投入,设立社会体育专项发展资金,统一规划,集资兴建和综合利用新场地,通过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渠道,资助体育场馆、健身场所的运营和发展,为群众建设更多更好的健身场地设施,缓解群众健身需求增长与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为群众开展健身体育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加大现有场地向群众的开放率,使各类体育活动设施常年为群众免费开放,惠及不同年龄人群和不同参加活动时间段的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较好的体育活动平台;积极探索和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多元健身市场主体,促进体育消费的新途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建立国家、社会、企业及个人等多渠道、多层次的筹资体系,通过政府扶持、引导社区居民自筹资金鼓励社会捐助等办法,建设体育场所,配备活动器材,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体育服务的机制,合理规划配置体育场馆资源和健身站点布局,形成全民健身风尚。

2.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采取多种途径,传播社会体育理念,最大程度的对社会体育的意义进行宣传,积极倡导全民健身、科学健身理念,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开展免费的体育培训班、兴趣班,不断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苗子和体育人才,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公共体育服务,广泛宣传公益性文体事业;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体育品牌,构建高水平、具有特色的体育赛事;大力发展体育社团组织,发挥居委会、村委会等群众团体在发展社会体育中的组织作用,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好各种资源组织龙舟、登山、跳绳等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推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举办职工运动会、社区运动会以及各类体育单项比赛,丰富群众体育活动的内容,吸引群众关注体育,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其中,进一步推动体育事业繁荣发展,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体育发展成果。

2.3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推动社会体育发展,实现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指导员要对体育锻炼的群众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高层次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短缺状况,提高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整体水平,要建立健全社会指导员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安排专业的指导人员,指导群众开展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大量吸收年轻人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加强培训,针对目前社会育指导员及其发展趋势以及运动健身技能传授的基本方法进行讲解,提高社会指导员队伍的素质、提高社会指导员的业务能力,鼓励社会辅导员认真学习提升自我素质,为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结语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人均体育场地、人均体育消费、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等仍处在较低水平;城乡之间的体育发展程度差距明显,国民体质下降等问题普遍存在,面对着体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实现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协调发展。

作者:杨江林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程文广.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嬗变的思想根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6).

[2]林少峰.从断裂到协调——中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政策的演进[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01).

上一篇: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下一篇:体育俱乐部教育对未来社区体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