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导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时间:2022-10-11 10:57:23

优化课堂导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成功的导入,不仅能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兴趣、启迪其思维,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对本节内容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后反思总结,对初中数学课的导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1 故事导入

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松散的思维迅速集中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兴趣盎然,渐入佳境。如在学习 “二元一次方程课”时,教师可先讲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叫杨损的官员准备提升一名下属到较高的职位,底下的办事人员物色了两名候选人,但这两名候选人在名方面的条件都旗鼓相当,难分高低,一时无法定下来,杨损就把这两名候选人叫到大厅上,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要他们当场计算,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和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人数为13人,布匹总数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也心服口服,无话可说。你想知道他怎样快速解决的呢? 学生将被故事吸引,更为故事中的问题所激动, 望他们那迫切的眼神,我知道已达到预定的目的了,便连忙说道:“要想揭晓迷底,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学习……”经这样一开导,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劲头很足,进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激趣引入

即通过游戏、迷语、诗歌、对联等引入新课。这种引课方法可使学生对数学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例如讲垂直时,出“大漠孤烟直”的谜语;讲开方时,出“医生提笔”的谜语;讲“直线与圆相切”时出“长河落日圆”的谜语,等等。又如在上“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在课前用纸印好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课堂上让学生首先量出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由学生报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老师迅速、准确无误地猜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在激发出他们强烈地求知欲后,借以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问题。

3 复习引入

即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引课的特点是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这种引课一般适用于定理和性质的运用。好的导入行为能为整节课的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能因此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拓展和深入,把课堂教学的进展不断推向高潮,产生积极良好的”连锁反应“。例如: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 先复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 等分线段即两线段的比为1 , 如两线段的比不等于1 ,结果会怎样呢?

4 直观演示导入

借助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等进行直观演示,结合讲解,自然地引入新课。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内容大大扩充,它的作用日益重要,不仅帮助学生感知、理解书本的知识,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直观演示在几何课中使用得比较频繁,特别是探究如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揭示其规律时,使用直观演示更常见。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实物,激发其直观思维,引出新课题。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棍中任意取出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任取三根木棍,有时能组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揭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个新课题自然而出。

5 联系生活实例导入

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 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学生通过交流探究,虽然不能都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创新让语文课堂不再“涛声依旧” 下一篇:提倡自主教育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