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怀愁绪

时间:2022-10-11 09:27:42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怀愁绪

【摘要】中國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们惯于愁字入诗入句,其所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和审美心态更影响着后代人的阅读和创作。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耳熟能详的篇目分析,揭示中國传统的“愁”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一怀愁绪;忧患意识;悲情文化的审美特点

古典诗词是我國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浩如烟海的中國古典诗词中,多愁善感的文人以其生花的妙笔,将心中千种愁情万般哀思,铸就成脍炙人口的经典佳句名篇,一次次敲打着我们的心扉。他们一怀愁绪,充满忧患,以愁寄情,以悲为美。细细咀嚼这些充满复杂情感的文字,感受古人的这种独特的悲情文化和审美心态,对我们今天了解和传承中國的历史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以我们熟知的古典诗词为例,作进一步分析。

一、爱情难解之愁

我们通常说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就是人因自然景观所引起的心里和情感的变化,就是面对风花雪月山川名胜而动的“恻隐”之心,即所谓“物皆著我之色”。这种主观情感和自然景物的完美融合正是古代诗人崇高的精神追求。而幽冥深邃的人之性情,大多尽显一个“愁”字,他们或以“愁”入诗入句,或营造一个“愁”的生动意象。他们感悟不同的人生,将无尽的愁心忧绪幻化成动人心弦的美丽诗篇。

《钗头凤》是陆游最为人们熟知的代表作之一。全篇笼罩着诗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表达了陆游和唐婉二人眷恋之深和相思之苦。上片追忆往昔爱情的美好生活,实则反衬了被迫离异的愁苦;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与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无论追忆还是抚今,在一个愁与恨的氛围中,读者无不动容泪下。

二、相思寂寞之愁

如果说“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表达的是一种坚贞,那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蕴含的则是一种寂寞。相思的寂寞,寂寞的愁绪,这满腹的深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凤栖梧》紧扣“春愁”,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寂寞之愁,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之意融为一体。诗人站立楼头眺望,孤单凄凉之感涌上心头,黯然魂销的“春愁”生于天际,默默无言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为排解“春愁”的寂寞,诗人借酒浇愁。“强乐还无味”,说明“春愁”的缠绵与执着。最后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语道破了这种“春愁”即是相思,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也因为诗人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所以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三、失意困惑之愁

古代诗人常以天下之忧而忧,同样大诗人李白也是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在仕途上孜孜以求。但现实的残酷与他性格的不羁,使他经常处于矛盾的困惑之中。这位天上摘仙人生性浪漫潇洒,恃才傲骨,却也经常为时而愁,为政治现实而愁。

李白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当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时,诗人不免烦忧苦闷。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也是对人生因失意而苦闷的无奈。也凸显了他不愿与现实同流合污,用放浪形骸排遣自己内心的愁苦和愤懑。

写《秋浦歌》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到了白发的年纪了。诗人对镜惊呼:“白发三千丈”,只因为人生的“愁”是如此之长!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情绪悲凉,独坐愁城,在沉重的叹息声中,无奈地低下了白头。最后两句向自己的发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这两首诗在文学史上可谓是写愁的绝唱。

四、思乡游子之愁

思乡是游子登临诗中主要的内容之一。问乡乡不语,思乡乡不见。在那些飘泊动荡的生活感受中,古代知识分子思乡情愁跃然纸上。

崔颢的诗作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但是,《黄鹤楼》却使他名满天下,流芳千年。全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忆所见,抒发了游子吊古伤今的乡愁。借鹤去楼空点出一种空寂寥落之感,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诗人登楼远眺,草木繁茂,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萋萋,于是触发了思乡情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浓重的乡愁在“日暮”时分,在“烟波江上”,诗作以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五、忧國沦伤之愁

古代诗人写愁,常常是写与愁相关的、或与之神似的事物。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煜的以水喻愁,这个愁自然是量不完流不尽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是李煜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一个高高在上的君主变成一个失去自由的阶下囚,故國不在,处于极度的忧愁郁闷之中的李煜,将自己的满腔愁绪比作“一江春水”,生动地表现了“愁”的永无休止、迢迢不断。词中将美景与悲情,自然永恒和人事沧桑进行地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王國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李清照《声声慢》也是抒发了家國沦伤的愁恨。其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满含凄苦愁情,堪称千古绝唱!

以诗释愁,愁情满怀,是中國古代的“愁”文化。愁眉、愁怨、愁恨、忧愁、悲愁、闲愁、离愁,中國古诗集“愁”之大成。透过古代诗人的“愁”容满面,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忧患意识。以“愁”入诗不可胜数,更有“一怀愁绪”不见“愁”字的经典佳作,它们共同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可以说中國古典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文人的“一怀愁绪”,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的独特的悲情文化和审美特点,至今仍广泛地影响着后代人、现代人的阅读和创作。

上一篇:高考作文的模板化训练 下一篇:《诗经·小雅·采薇》艺术美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