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转轨时期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划分及补充

时间:2022-10-11 07:46:04

浅析经济转轨时期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划分及补充

【摘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需要强政府与强市场共生共荣的治理模式。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划分,而社会组织作为“第三只手”可以弥补二者的缺陷,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政府与市场;边界;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24-01

不同历史环境下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不仅与经济水平和市场完善程度有关,传统文化等因素也有很大影响。

一、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划分

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应该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补充的模式,加强政府职能,完善市场机制,逐步实现强政府与强市场的共生共荣。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划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首先,经济效率原则与“以人为本”原则的权衡。从经济效率来看,竞争市场配置资源比政府有效。但根据“以人为本”原则,生活水平不仅与经济收入相关,还需要一个公平正义的环境。显然,政府能够凭借其政治强力,在调节收入再分配、提供社会保障等方面起主导作用,保证社会公平。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效率与公平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针对经济社会的不同领域及不同的项目,效率与公平的侧重又有不同。总体而言,经济领域还是市场更有效率,更能引导资源流向最适合的地方,而社会领域偏重公平,需要政府主导、市场补充,例如,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有些项目必须完全或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例如,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而强调盈利的经济活动则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效率,需要市场为主导,政府适当地宏观调控。

其次,政府活动与市场活动的交易成本的比较。在市场中,为了完成交易必然发生由度量、谈判、执行、监督和维护等行为而产生的费用即交易成本。政府凭借政治强力在这方面有优势,但也有政策偏差、由于机构臃肿引致的低效率、政府的自我扩张、寻租成本等交易成本。

假定需要配置的资源的总量一定时,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之间就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即选择一定的某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获得社会产品,就必须放弃一定的另一种机制的作用。政府与市场的这种相互替代关系:从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到私人产品,政府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而市场的交易成本则不断上升,二者的交点,即两者的边界点,在准公共产品领域,公共产品领域侧重由政府主导,而私人产品领域则主要由市场自治。

再次,政府与市场的有效性关键在产权的界定。经济学家论述市场经济竞争带来高效率的一个前提是资源的私有性。而公共品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产权不能界定,由于“搭便车”的存在,公共品由私人供给会导致供给不足。而私人产品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则为市场竞争创造了必备的产权前提,为市场实现有限的资源的最优配置提供了可能性。

政府与市场在准公共品领域的边界划分是难点。能通过一套选择消费者的技术装置轻易实现排他的产品,如设置收费站的高速路,就有办法实现产权的界定,可以由私人提供;否则就应该由政府统一来提供。

最后,影响稀缺性变迁的因素也推动了两种机制的转化。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相对稀缺。政府与市场谁来分配某种资源应该由这种稀缺资源是否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来判定。例如,一些物品,例如大米,由于技术进步、规模效益等原因变得相对不稀缺的情况下,就会逐步实现产业化;另外一些物品,例如能源、住房等,由于人口增长、贫富差距等原因变得更加相对稀缺性了,政府干预的力度会增大。

人口的增长、资源的稀缺性、环境矛盾,必然要求我国是强政府模式,即政府全面深入地干预经济社会活动。直到经济相当发达,稀缺性较大程度缓解,政府才可能进入次强模式,实现市场替代。当然,一味强调政府干预,主张政府不计代价地供给公共产品,社会福利净损失也将相当高,甚至引发财政危机。

二、社会组织的补充作用

由于“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存在,社会组织作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之外的“第三只手”,可以弥补二者的缺陷。有些领域政府与市场单独或共同都可能出现失败或失灵现象,需要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直到政府能力提高或市场达到一定的完善程度。

社会组织一方面可以维护市场机制的竞争性,抑制一定的市场的外部负效应,例如,环保组织监督企业行为,通过舆论曝光等方式督促企业生产防治环境污染。社会组织还能满足某些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政府为满足这些需求可能产生的“政府失败”,例如“红十字会”在教育、医疗、扶贫等领域的救济、扶助活动,缓和了社会贫富分化的矛盾,同时化解了完全由政府承担这些社会保障工作可能带来的财政危机。同时,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时与社会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会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社会组织可以缓和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实现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

三、结论

经济转轨时期,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的划分,要落实到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项目上,因此,两种机制的作用范围没有明确的界定,并且理论上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二者还会随着影响因素的变迁而变换。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存在,社会组织作为“第三只手”可以弥补二者的缺陷,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向仁康,曾伟.政府与市场合理边界探讨――基于经济效率,交易成本与产品分类的视角[J].理论导刊,2012(11):46-48.

[2]刘素梅.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4):17-19.

[3]江永清.稀缺性,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问题――超越传统的公共物品分析途径[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4):24-26,

上一篇:1990,X门(终) 下一篇:如何知道高中生写好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