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中的“归鸟”意象浅析

时间:2022-07-26 06:56:07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禽鸟作为意象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归纳起来大概分为三类:一是最求宏大的意境,进行拼搏而获自由的意象;二是无处投宿,迷茫徘徊不知如何获得自由的意象;三是选择退守,远离主流群体而获自由的意象。归隐后的陶渊明在他的诗中常常用“归鸟”这一代表性的意象表达自己夙愿已尝的心情。探究它能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诗人的精神世界和诗歌的艺术魅力。 鸟这一意象贯穿陶诗始终。早期的“翩翩飞鸟”,出仕为官期的“失群鸟”“羁鸟”,分别有不同的意蕴。归隐后的陶渊明选择了“归鸟”,一个“归”让人品味不已。

如果说陶渊明所生活的社会大环境是其归隐的客观原因,则他从少年时所培养的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爱好则是其归隐的主观原因。《归田园居五首》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他看来世俗的名禄好像罗网和樊笼束缚了人的天性,只有回到自发的状态与自然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自由。陶渊明在迷惘、徘徊时,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强烈地呼唤着:“归去来”。当他为公事奔波时,这个声音在呼唤;当他静坐沉思时,这个声音也在呼唤。最后,在这个声音的召唤下,他终于实现了归隐田园的宿愿。

陶渊明带着他的田园梦,从彭泽归来了,实现了他由从政而转志力耕笔耕的心愿,从此,立足于更为广阔的大社会中,开始了他的田园追求。归园后的陶渊明从形体上和精神上都释然了,其笔下的鸟,则是另一种形象。

最能代表他这一时期思想的是《归鸟》这一首诗,诗中写道:“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无遗。”诗中之鸟,生机盎然、跃动、真纯、无忧无虑,它不必再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日暮时漂泊无依。“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旧栖”,不慕青云直上,而以飞回旧窠为最大的安慰。

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树林,这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翼翼归鸟”其实就是陶渊明思想成熟的写照,他终于找到了他生命与精神的依托之所――田园。就如《饮酒二十首》其七中所写,那只“日暮犹独飞”的“失群鸟”,终于找到了一株“孤生松”,所喜“劲风无荣木,次荫独不衰”。在“世极 ”的东晋这一孤生的松荫也足以避风雨,托身家了。

至此,诗人甚至把纲上到最高处:“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与《饮酒二十首》其四中一样,《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中写:“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这个农居茅舍,也就是他自己欣然来归的托身之所,立足之基!陶渊明之心在此以鸟作比兴,逗露无遗。《饮酒二十首》其七写道:“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回应《归鸟》一诗。《咏贫士七首》其一写“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可见陶渊明的回归之心。然而最能代表陶渊明深意的当属《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王士祯《古学千金谱》中对此诗分析到:“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陶渊明与鸟恍如一物,鸟之于山林,恰如渊明之于田园、自然。山林为鸟栖息之巢,田园则为渊明生命与精神的归宿之处。

当然,陶渊明回归自然并非是一时的冲动而为,而是经过理性的抉择与判断。叶嘉莹先生对陶渊明的这一段寻觅的过程,分析道:“自渊明诗中,我们就可深切地体悟到,他是如何在此黑暗而多歧的世途中,以其所秉持的注满智慧之油膏的灯火,终于觅得了他所要走的路,而且在心灵上与生活上都找到了他自己的栖止之所,而以超逸而又固执的口吻,道出了‘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的决志。

所以在渊明诗中,深深地揉合着仁者哀世的深悲与智者欣愉的妙悟。”朱光潜先生也谈道:“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样,陶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我们读他的诗,都欣赏他的‘冲澹’,不知道这‘冲澹’是从几许辛酸、苦闷得来的。”

归田园后的陶渊明笔下经常出现日夕归鸟,这是为什么呢?陶学研究家逯钦立先生已然有所阐发:“窃谓鱼鸟之生,为最富自然情趣者,而鸟为尤显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推极言之,鸟与我同。鸟归以前,东啄西饮,役于物之时也,遂其性故称情。微劳无惜生之苦,称情则自然而得其生。

故鸟之自然无为而最足表明其天趣者,殆俱在日夕之时。既物我相同,人之能挹取自然之奇趣者,亦惟此时。则山气之所以日夕始佳,晚来相鸣之归鸟始乐,因为人类直觉之作用使然,要亦知直觉之所以有些作用,即合乎自然之哲理也。”鸟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宇宙自然相俯仰,此最为人类欣羡。因此它最易成为多情敏感的诗人笔下的意象。

陶渊明因追求进取而迷惘,而又在迷惘中追求光明。他笔下的“翼翼归鸟”也最具有深度及人格力量。既非 衡笔下的名贵之鸟,恃殊世之才;也不同于阮籍笔下的云间玄鹄,抱超尘之志。陶渊明诗中的鸟是“见林情依”,“欣及旧栖”,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飞回旧巢栖宿的归鸟。“翼翼归鸟”,在今天乃是自由和谐人生的象征,对当代人或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人生启示。陶渊明的人生转换及生存方式,从形式上,不一定值得效仿,而从其精神实质上看,他的潜在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陕西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 下一篇: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