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课堂策略

时间:2022-10-11 06:09:00

语文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课堂策略

内容摘要:语文学习动机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笔者从课堂环境创设、学习任务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展开,以激发和培养中职生语文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 课堂环境 ;学习任务;

语文学习动机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笔者从课堂环境创设、学习任务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展开,以激发和培养中职生语文学习动机。

一.创设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课堂环境

课堂氛围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是在师生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互动过程中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个体处于一个安全和积极的环境中,并与他人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的担心和不安的情绪将会大大减少。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被激发。

积极课堂要通过榜样示范来鼓励学生。通过学生参与挑战性活动的示范,教师可以向学生证明,课堂是一个大家共同分享知识的安全场所,学生的任何回答都不会受到嘲笑,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会得到表扬和鼓励。

由于中职生没有养成发言的习惯,刚开始我就从简单的朗诵入手,让每个人都能去尝试,再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由于学生得到了肯定的评价,因此一部分学生开始会主动发言了,慢慢地少部分学生就带动了大多数学生。

二.利用学习任务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

认知失调论表明,学习者在经历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变动性的学习环境时会产生某种失调的心理状态。当学习者产生这种失调的心理状态时,会作出某种探索,从而减轻这种不平衡或是失调的心理状态,达到平衡。因而,我们对课堂任务设计应新颖化、多样化和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在学习戏剧《雷雨》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讲授,而是让学生扮演剧中人,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示自我才能。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使教学情景真切地再现,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能很快地理解教材内容。这种教学任务的设计新颖、奇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动机。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成就水平高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因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具有依随性,不产生无力感,表现出积极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往往在失败时把原因归因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能带来相应结果,容易产生无力感。

中职学生大部分是成就水平低的人,他们往往会把自己语文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教师讲课枯燥无味、父母教育不当、同学影响、环境诱惑等等,从不认为自己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正确、没有良好学习习惯。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归因理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肯定其聪明或积极的一面,使其树立自信,同时启发学生自己找出其学习不好的真正原因,如不用功、方法错误、习惯不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除了通过和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疏导,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或各种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及时的补课。

四.在考核评价中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动机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评价,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得到鼓励或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语文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和亨利的实验表明,学习的及时反馈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业成绩具有巨大的效应,而且反馈得越及时越好。

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单纯看分数的高低,还应尽量发现其相对于他自己的微小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

评语越具体,越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作用也就越大;就连“优异,望继续保持”、“良好,愿再接再厉”等这样虽然不够具体、但带鼓励性的评语,也比只评等级而无评语要好得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学习动机是一个内隐的复杂系统,希冀它产生质的变化需要长期的努力。今后,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积极开展语文教学实践,对这一课题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王小红,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下一篇:作文修改技巧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