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核心主干知识强化综合应用能力

时间:2022-10-11 05:54:28

抓核心主干知识强化综合应用能力

2015年是我区高考使用新课标卷的第一年,选用的是新课标全国Ⅱ卷。就物理学科来说,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的命题思想和命题方向进行分析,以把握来年的备考方向。

一、近三年高考试题分析

最近三年的新课标全国II卷理综物理试题全卷总分一直为110分,分为必考题与选考题,其中必考内容为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选修模块3-1、3-2的内容,即力学与电学内容(不含振动与波和动量),共占95分,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物理3-3、3-4、3-5的内容,即热学、振动与波和光学,原子核物理和动量,共占15分。在结构上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中全是必考题,共有8道选择题;第Ⅱ卷既有必考题也有选考题,必考题有2道实验题和2道计算题,选考题有3个选考模块,考生可以从中任意选做1个模块。

(一)选择题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物理试题中选择题数量均为8个,共48分,所占分值比较大。考查内容为力学和电磁学,题目数量2013年各4个,2014年和2015年则是力学5个(其中一题涉及万有引力或卫星问题)、电磁学3个(其中一题涉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选择题注重考查对基础概念以及基本定理、定律的理解,突出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尤其重模型、考思想、强化基本方法、联系社会焦点,比如物体的动态平衡、静摩擦力的讨论、匀加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功与能、点电荷电场、平行板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理想变压器等,并且不避陈题,甚至直接将往年的高考原题翻新。从考查方式看,2013、2014年选择题中明确指出“第14―18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都是5个单选题、3个多选题,而2015年却改为“第14―17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有4个单选题、4个双选题,似乎多选题的比例在提高,但可以说明单选与多选的数目不是固定的,是可微调的。与前两年的新课标卷相比,在题型编排上,今年把电磁场的内容放在前面考,把力学题放后面,整体难度比去年大,尤其是前3道选择题。第一道选择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场中的平衡与匀加速问题,因为有情景的变化,考生容易因紧张而丢分。通常来说,回答第一道题时,考生不易进入状态,容易出错,建议今后做完第一道题后一定要做简单的检查。第15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线框匀速旋转切割磁感线在两条边上产生对顶电动势的问题,对考生要求较高,加上平时训练得少一些,虽然尖子生做起来不难,但基础较弱的考生不易拿分。第16题为同步卫星发射问题,实为速度的合成问题,需要用余弦定理来运算,有一定的运算量,答题时需进行两种运动轨道的转换以及情景想象,这跟平时训练的角度不同,不需用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规律求解。很多考生连题图都看不懂,不容易拿分。本题最快做法是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速度矢量图,可准确量出附加速度的大小,不需要计算。第21题是连结体问题,平时许多教师认为难,讲得少,学生练得也少,所以这道题得分率也比较低。

结合以上情况预测,2016年高考选择题分布情况仍将不变。力学可能考查物体平衡(与摩擦力结合)、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功、能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结合)、万有引力与天体、圆周运动等;电磁学可能考查几种常见的电场、电场力做功与能量变化、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切割生电并受安培力与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

(二)实验题

物理实验题在高考试题中地位突出,不仅重视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更重视考查考生能否运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强化了对创新能力的考查(近三年考查知识点见表1)。试题从仪器使用、装置改造、电路设计、实验方法等多方面设置新的物理情境,赋分较高(占15分),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又往往是考生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今年的实验题中规中矩,例如,第22题考查的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测斜面动摩擦因数,但是要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来计算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和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因计算量大且许多考生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理解不透,所以考生整体得分不高,全区平均分只有2.21分。又如第23题是利用半偏法测电压表的内阻,要求考生写出实验步骤,要动笔写的内容比较多。往年,考生只需依据物理原理和规律进行数据运算,要动笔写的内容少,所以今年考生会感觉做理综题一直在写字。而且教材中没有半偏法这个内容,《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说明(理科・物理)》(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也没有这个知识点的要求,平时训练也比较少,考生较难适应,所以这道题得分极低,全区平均分才1.87分。

(三)计算题

高考计算题命题选材广泛,一个题目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物理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该题型侧重考查考生的物理主干核心知识,试题情景有的来源于新的科研、实验、生活,有的则是旧题改编、推陈出新。该题型经常考查的核心知识点有: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匀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大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改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欧姆定律,安培力,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定律等(近三年考查知识点见表2)。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Ⅱ卷都是两道计算题,一道动力学题,一道电磁学题,且各有两个小问。其中:第24题为中等难度以上考题;第25题为压轴题,往往含有多个物理过程或多个研究对象,需要运用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求解,难度最大,但可以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多项能力。今年计算题考查的知识点与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相似,第24题都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用功与能关系解决的问题,需用动能定理进行求解,这道题全区平均得分为2.79分,难度值为0.23。第25题压轴题都是滑块滑板的模型题,需用运动学方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或速度时间图像来求解,都是滑板先停下来,不同在于2013年考的是叠放的物块和木板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物块和木板最终都停下来,今年改成在粗糙的斜面上运动,第2s末板上表面突然变光滑,滑板停下以后,滑块还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难度更大一些。该题全区平均得分为2.25分,难度值为0.11,属于难题。

根据以上内容推测,2016年高考计算题仍将有两道题,每题两小问,不是力学题就是电磁学题,而且第24题略简单,一般以单一物体为对象且过程单一,可简单使用运动学方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或动能定理求解;第25题比较难,往往涉及两个研究对象以及2―3个物理过程,需多次运用运动学方程、牛顿运动定律或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及较难的数学知识求解。

(四)选考题

新课标卷的选考题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一般有3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1道选择题(或填空题,占5分)和1道计算题组成(占10分),共15分,要求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选择题通常有5个选项,选对分项给分,选错分项扣分;填空题一般有2个空。从近三年的试题可以看出,针对选修3-3,小题多考分子动理论、内能、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气体图像或实验定律微观解释等基础知识,例如今年考扩散现象就比较简单;大题着重考查气体实验定律,常涉及两部分气体,结合热力学定律、受力分析与力的平衡等多个知识点,如今年考U型管中一段空气柱发生的等温变化,过程中要通过开关K放出部分水银,考查的便是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难度。我区考生第33题平均得分仅1.98分,所以不建议大家选做第33题。针对选修3-4,小题重点考查振动与波的图像、几何光学知识、光的干涉与衍射等,2013年考水平弹簧振子振动周期与质量的关系,2014年考简谐波的图像和某质点振动图像,今年考半圆玻璃砖的色散;大题着重考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的计算或简谐波的计算问题,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速关系、质能关系等内容较少涉及,2013年考的是直角三棱镜,2014年考的是平板玻璃,今年考的是简谐波上两点间距和波源的振动路程。今年第34题我区考生的平均得分为3.92分,所以建议考生主要选做第34题。针对选修3-5,小题多考查波粒二象性、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如光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玻尔理论、原子核衰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结合能、质量亏损、光电效应等;大题重点考查动量守恒定律,且多与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结合,综合性较强,情景多以碰撞的形式呈现,相对第33题、第34题来说,第35题最难,特别是今年该题的小题就考了电子衍射、电子显微镜这个考生关注不够的内容,虽然全区平均得分5.68分,但主要是尖子生选做,建议中等及以下水平的考生尽量不要选做这一模块。

二、2016年高考备考建议

根据近几年的试题情况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物理)》(以下简称物理考纲)的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备考建议:第一轮夯实基础,照章节复习,从知识入手,构建知识结构,强调技能训练,做到单元过关;第二轮提升能力,按专题复习,从题型入手,构建能力结构,强调综合应用,做到以下几点。

(一)研习物理考纲,注重主干知识复习的深度和非主干知识复习的广度

对于主干知识,要把学习的基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理解上,总结典型而重要的物理模型、物理过程,拓展问题情景,变换思维角度,反复评估,从而掌握物理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对于非主干知识,也要充分重视,不留盲点。

(二)注重学科内综合训练

注意对各知识板块的综合,力学和电磁学两大板块内容的综合练习还应该达到一定的深度,要将力与运动、动量与能量的变化、守恒思想、场的观念、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有机融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融会贯通,形成整体认识。

(三)知识和方法并重,逐步提升能力

各知识板块的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研究方法、物理模型、规律的表达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对比分析,区别不同点,掌握共同点,以提高能力。在能力提升方面应突出主干知识,寻找提高能力的支撑点;强化思维训练,寻找触类旁通的链接点;精选能力型试题,寻找提高能力的切入点。

(四)强化题型训练,提高应试针对性

高考试题题型稳定,仍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组成。选择题特别注重对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其难度几乎仅限于容易题和中档题,复习时要注重双基抓落实率、注重方法抓正确率、限时训练抓解题速度。对于物理实验的复习要动手、动脑、联想和设计,要求学生重新动手实验,自己思考、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归纳整理实验原理,限时完成适量的设计性、探究性实验习题。论述计算题训练首先要注意选题的针对性,以夯实基础、追求质量为先,以落在实处为重,适量而精,能举一反三;注意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习惯,让学生学会反思,不断将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能力;重视应用型知识,突破新情境问题,提高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此外,复习训练应讲究规范,要求学生坚持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自然会上升到新的层次;将习题做完整,许多物理题粗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其中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陷阱,因此,做题时务必要完整答题,而不是只抓住解题方向。完整的解答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单位处理和数字运算等,确保答题时少丢分或不丢分。

(五)珍惜每一次演练,提高应试技巧

高考理综试卷仍为理、化、生三科合卷,考生需在150分钟内交替变换思维方法。在复习阶段,应适当增加测试次数,要求考生在每一次测试中寻找适合自已的答题顺序和答题方法,尽量稳定下来,并能灵活转变,以求得分最大化。

上一篇:氟里昂制冷管道的回油设计 下一篇:中学语文“三维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