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研究

时间:2022-10-11 04:50:10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研究

摘要:玉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而且对我国农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既要重视提高玉米产量,也不能忽视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本文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玉米种植技术。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44-1

1 玉米种植的重要意义

第一,玉米凭借适应能力强和高产的特点占据着粮食作物的重要位置,玉米还具有稳产的优势,因此,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具有适应能力强、品种多、产量高的特点,并且还可以抵御多种常见的病虫害。第二,玉米还有饲料之王的美称,玉米是良好的饲料品种,虽然玉米的价格不比其他的经济作物低,但是它可以用来喂养多种家禽和家畜,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较高。第三,玉米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它可以用来加工造纸、酿酒、加工食品、制药、纺织等等。因此,玉米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力发展和推广玉米种植技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

2 如何推广玉米种植技术

2.1 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了解市场,市场对于玉米品种的选择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应该充分考虑市场对玉米种植状况的指导和变化,从技术层面上对玉米的销售情况和市场价格进行分析,进而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玉米品种进行推广。第二,对所要种植的土地进行分析。玉米品种的生长周期与土壤所蕴含的热量和土壤的肥沃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情况而言,玉米品种的生命周期越长,玉米品种的稳定性越高,质量就越好,比较容易受到市场的欢迎,与此同时,种植土地的温度、湿度、坡度以及土地的酸碱度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因此,在选择推广的玉米品种时一定要考虑土壤的实际情况。第三,根据过去病虫害的情况进行选择。利用技术分析的手段对玉米品种进行选择,选择出病虫害影响小的玉米品种,避免推广的玉米品种病虫害比较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2 推广玉米生长培养技术

玉米生长培养阶段是玉米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玉米育苗的阶段,这一阶段对玉米后期的质量和产量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推广的过程中,要慎重对待这个阶段,育苗技术的提高就意味着产量的提高,玉米生长培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种子进行照晒处理。在种植前要对玉米种子进行太阳照晒,进行过照晒的种子吸收水分较快,具有发芽早、生长整齐的特点。第二,播种。在播种玉米种子时,就应该留出合理的间隔,所留出的间隔不仅能够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同时又不浪费土地,播种完玉米种子后,要覆土进行镇压,水分充足时只需要轻压处理,如果比较干旱的话,就要进行重压处理。第三,种子施肥。播完种之后,对土地进行技术性施肥能够有效的促进幼苗的发育,为幼苗提供充足的营养,以增加他们对干旱、病虫害以及环境的抵抗能力,在施肥时要注意磷肥、氮肥、钾肥等营养元素的搭配,控制其用量,避免造成烧苗现象的发生。第四,覆膜。对于一些在春季播种的地区,可以考虑对玉米种子进行覆膜处理,因为春季的温差比较大,比较容易引起死苗和出苗率不高的结果,尤其是幼苗对低温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差,这个时候就应该考虑进行人工覆膜,为玉米幼苗提高良好的生长环境,保障玉米根系发展良好。

2.3 选择合适的土地,为农作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

为了实现玉米种植优质和高产的目标,应该选择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地块平整、质地疏松的土地种植玉米,而且,在播种前还要对土地进行精细整理,使种植的土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对土地进行整理后再开沟起垄撒种,由于玉米的根系比较发达、适应能力又比较强,所以对种植的土壤的要求没有其他农作物那么高,但是由于其植株高大和根系发达,得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和水分,进行整地的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适合玉米生长的良好环境,使种植的土地含有的水分和营养达到均衡的状态。

2.4 进行合理的密植

对于所要种植玉米的环境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综合考虑土壤的肥力、气候条件、品种的特点、栽培管理的水平等条件,科学的确定最佳的玉米种植密度,保证玉米的高产和优质,通过科学的合理密植可以使单位面积的玉米果实数量达到最合理化、对于肥水条件优良的土地应该进行密植,对于一些雨水量比较少的地区就应该进行稀植,即时是同一品种,也应该结合种植的实际条件按计划决定种植的密度,以谋取最高的种植产量。

3 结语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种植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种植玉米的产量,而且可以保障种植户可观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玉米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可以满足社会对粮食作物的大量需求,保障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保障人民生活的稳定,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研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李祥,康云友,王圆圆,等.玉米种植模式试验与研究[J].山东农机化,2012,(6):18-19.

[2] 杨维宇.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现状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2):132-134.

[3] 尚雪晶,张杰.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2013,(18):139-139.

作者简介:周玉环,农安县高家店农业技术推广站。

上一篇:向下扎根 向上成长 下一篇: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