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3414”试验分析与总结

时间:2022-09-14 09:49:15

玉米“3414”试验分析与总结

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对比,通过数据分析了玉米在不同的阶段对氮、磷、钾的需求情况,各种肥料的不同投入和产量的关系,为实际生产得出了第一手的数据,在实践中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供生产中参考。

关键词:试验分析;生育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S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23-1

1 试验目的

通过玉米“3414”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优化施肥量;产投比等基本参数;为构建和龙地区玉米施肥模型、施肥分区和施肥专家系统提供依据。

2 试验材料

肥料品种:尿素(N46%)、过磷酸钙(P2O512%)、硫酸钾(K2O 50%)。

作物品种:先玉335。

前茬作物、品种、产量:大豆、长农18号、2500公斤/公顷。

3 试验设计和方法

玉米理论最佳公顷施肥量:N-P2O5-K2O=180-75-75。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三因素:氮、磷、钾。四水平: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为2水平×0.5、3水平为1水平×1.5 。

试验方法:小区面积为20平方米,每小区5条垄,试验所用肥料试验前按小区所用垄数平均分配到各垄,全部的磷、氮、钾肥作底肥,保证小区肥力的均匀一致,小区间设1.3米为隔离过道,共14个小区,小区随机排列,设保护行,不设重复。

备注:当地最佳施肥量为玉米专用肥(20-13-7)300公斤/公顷,折合算出尿素130公斤/公顷,过磷酸钙325公斤/公顷,硫酸钾42公斤/公顷。

4 生育性状结果与分析

4.1 玉米株高与N施用量之间的关系

6月20日至7月20日,通过生育性状调查,处理11比2高6.3厘米;处理11和处理6、3、2依次相差1.2厘米、0.4厘米、6.3厘米,氮肥在促进生物量增加上有一定的作用。

4.2 玉米茎粗与N、P、K关系

通过生育性状调查,玉米茎粗与N、P关系不明显。K对茎粗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施K量的增加而增粗,表现钾肥具有增粗茎秆功能,增强作物抗倒能力。

5 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计算,确定经济效益、产投比等指标

产投比(D)=「Yp-Yk(或Yc)*Py-∑Fi*Pi

∑Fi*Pi

注:D,产投比;Yp,测土配方施肥的产量,公斤/亩;Yk,空白对照的产量,公斤/亩;Yc,常规施肥的产量,公斤/亩;Py,产品价格,元/公斤;Fi,肥料用量,公斤/亩;Pi,肥料价格,元/公斤。

6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和产投比的影响

通过玉米产量调查,得出平均实产最高的是处理3,10290.5公斤/公顷,其次是处理5为9836.5公斤/公顷。其余处理是7192.1~9436.5公斤/公顷。

玉米经济效益分析表,可以看出产值最高的是处理3,为14406.7元/公顷,其次是处理6,为12984.44元/公顷。经济效益最好的是处理3,为13757.7元/公顷,其次是处理5,为13128.6元/公顷。

与常规施肥对照产投比排序是,处理3(N1P2K2)、处理5(N2P1K2)、处理4(N2P1K2)、处理6(N2P2K2)、处理8(N2P2K0)、处理7(N2P3K2)、处理14(N2P1K1)、处理11(N3P2K2)、处理10(N2P2K3)、处理2(N0P2K2)、处理9(N2P2K1)、处理2(N0P2K2)、处理12(N1P1K2)、处理13(N1P2K1)。

7 结语

通过本试验,玉米在生长、生育中,氮、磷、钾肥是必备的,但氮、磷、钾肥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作用是不同。氮肥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依次是磷和钾肥;钾肥有助于增粗茎秆功能,增强作物抗倒能力;磷肥是植物细胞核酸物质合成必需元素。产值最高的是处理3,经济效益最好的是处理5,与常规施肥对照产投比最好的是处理3。处理3,在株高、叶龄、茎粗生长势和产值、效益、产投比方面,比其他处理优势明显,其配方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简介:张鑫,和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及土肥化验研究。

上一篇:初中美术个性化教学过程简新 下一篇:氮素穗肥与优质水稻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