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时间:2022-10-11 04:14:13

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彬县城关中学 陕西 彬县 713500)

【中图分类号】H09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出不同的计划和要求,因材施教、逐步提高。

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教学追求“一刀切”、“千人一面”的教学策略,这不仅消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泯灭了学生的智惫、加重了学生负担,而且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现状与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相悖。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培养出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完成素质教育的宗旨,提高初中生综合能力,并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适合全体初中生的科学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无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策略。

一、吃透学生合理分层

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智力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差别。例如,一些学生善于从老师的课堂语言中理解语文课文的内涵,他们善于捕捉老师课堂语言中的重点思想;而有一些学生很难记住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他们更倾向于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他们觉得老师的板书才是重点,并且清楚明了;有些学生善于独立学习,他们上课听老师的授课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而有些学生则适宜在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下学习,他们喜欢课堂小组讨论。作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用心去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认清学生的内在需求,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将学生大体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因材施教。鼓励学生通过努力,不断提高。待学生知识与能力等方面提高后,教师要用高一层次的目标来要求学生,让他们不断受到激励,树立信心,奋发向上,稳步发展。

二、制定目标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因此,教师教学时,应依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能力、情感态度,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我们可以将目标具体化为三个层次的任务:任务一是基础知识的识记,基本能力的培养,所有的学生都要达成;任务二是学会阅读,能理解文本的关键字句,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情感,这是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可以完成的;任务三是发展思维,拓宽阅读视野,提高写作能力,这是优生可以完成的。

如教古诗《木兰诗》时,要求差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记住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互相纠正读音,说说诗句的意思即可;中等生在对诗歌大意有了基本了解后,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优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悄,并在朗读中表达出来,用记叙文的形式改写此诗。

尽管学生整体水平层次不相同,但实行这样的教学目标分层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三、有的放矢分层作业

学生的作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形式。由于课内时间的客观局限,同样分层、同样难度的作业很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步完成。若统一要求,不仅使教师难以调配教学活动,又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长期下去,会造成优生感到简单而课内无所事事,纪律涣散,学习兴趣降低;差生则感到负担过重不能按时完成,留下作业的尾巴,逐步导致厌学情绪。

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可以坚持“优生量多并且适当提高难度,差生量少而适当降低要求”的原则。如学完课文后,作业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差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1/2,即完成大部分墓础知识题;中等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2/3,即完成全部基础知识题和部分双基综合题;优生则完成所有基础知识题和双基综合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大约同步完成,教师可以统一调控教学活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查漏补缺,杜绝课内作业课外做,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不良现象发生。

在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例如,成绩偏下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降低评价标准,比如字词、朗读等简单的题目,学生只要基本答出来就可以表扬,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一般的学生要求稍高,如归纳段意,讲出大概的意思,语言文采不做特别要求,每次作业情况达到及格或良好就予以肯定和鼓励;但对于优等生,要求归纳段意要准确,不能随便,作文要求富有文采,强调语文修辞方法和文章结构创新。进行分层评价,有助于老师更好地完成分层教学目标。

四、科学管理分层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因为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先天与后天因素有一定的差异,如果要全班学生达到优生的标准,就会使中、差生与这一标准之间的差距太大,使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如采用难易程度等不同的A、B、C语文试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对应选择。

这样,就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与各自的标准差距水平大致相同,使他们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于提前达到标准的学生,应积极创造条件,使之掌握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使学生在更高一层面上产生新的需要、新的要求,形成新的目标,并用更高的、具有挑战性的标准要求他们。

对于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学生,我们一方面要认同,承认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这是人的认识差异和学习情感差异的必然结果。同时,要激励他们对照标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制定改进和矫正的计划,争取早日达到相应的标准,甚至更高的标准。尽管时间上比其他同学有些滞后,但最终的结果会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持续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当然,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努力,探索出更科学、更实用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上一篇:数列求和解法小结 下一篇:目标教学——提高学生数学课堂效率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