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越冬蛹存活情况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11 04:12:40

美国白蛾越冬蛹存活情况调查研究

摘要 通过调查大名县不同区域美国白蛾越冬蛹的有虫株率和存活基数,分析影响美国白蛾越冬蛹生存的环境因素,以供参考。

关键词 美国白蛾;越冬蛹;有虫株率;存活率;调查

中图分类号 S7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42-01

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害虫,食性杂、繁殖力强、易暴发,危害严重。大名县2009 年首先在国营卫东林场苗圃场发现美国白蛾,危害树种是法桐和速生杨树苗,由于防治及时,疫情得到及时控制。随后几年在大名县东部临近山东、河南的乡村不断发生该虫害,危害逐年加重,以致于在2012 年大暴发,危害全县20个乡镇,给林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政府采用各种方式进行防治,效果始终不理想。美国白蛾越冬代的虫口基数对翌年的发生流行具有很大影响,通过调查美国白蛾越冬蛹的生存环境和存活状态来预测来年虫害的发生趋势,为防治提供技术参考[1-2]。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调查时间选在2012年12月上旬,此时第3代美国白蛾全部化蛹。根据历年发生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地块进行调查,分别为大名镇西杨村西侧小片林、埝头乡未任村路旁树、卫河大堤龙王庙段、313省道南环交叉口、215省道李茂堤段、城区贵香街、万大街、卫东林场南护林点速生杨林等不同区域。

1.2 调查方法

根据2012年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在标准地内选择10株树作为标准树(小片林直接选10株树进行调查),按对角线或“Z”形随机抽取标准树进行调查;河渠、道路树木按隔几株选1株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标准树树干周围及树冠投影范围内,调查树干翘皮、地被物、枯叶、砖瓦块下和表土层内的越冬蛹,观察死亡率、分析死亡原因,认真查找天敌。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大名镇西杨村西侧小片林:树种为杨、榆,调查数量为10株,在8株树周围砖瓦块下和表土层内查出越冬蛹43头,有虫株率80%;活蛹22头,平均存活率51%。埝头乡未任村路旁树:树种为速生杨,调查标准树10株,全部带有越冬蛹,有虫株率100%;共查出越冬蛹404头,活蛹101头,平均存活率25%。该处树干存有老翘皮,翘皮下存蛹量较大,且发现有蜘蛛危害越冬蛹现象,有的已将蛹危害成空壳,有的壳内已成为液体。卫河大堤龙王庙段:调查速生杨10株,10株树下的表土层内都查出越冬蛹,有虫株率100%;共计蛹数107头,活蛹数44头,平均存活率41%。313省道南环交叉口:调查速生杨10株,在9株树下表土层内查出越冬蛹,有虫株率90%;共查出越冬蛹41头,活蛹16头,平均存活率39%;215省道李茂堤段:调查柳树10棵,在8株树下表土层内查出越冬蛹,共计30头,平均存活率26.7%,有蛹株率80%。城区贵香街、万大街:调查法桐20株,未发现越冬蛹。卫东国营林场南护林点:调查速生杨20株,16株带有越冬蛹,有虫株率80%;共查出161头,存活94头,平均存活率58%。

2.2 原因分析

大名镇西杨村西小片林,越冬蛹都已入土,查找相对要求较细,查出蛹虽然只有43头,但存活率高,未见危害蛹的天敌。埝头乡魏任村东,杨树存有翘皮,老熟幼虫集中在其内化蛹,蛹较集中、易查,查出越冬蛹较多,10株树查出404头,在调查中发现一种蜘蛛危害越冬蛹,蛹的存活率相对较低,为25%。卫河堤2012年虫害发生较重,越冬蛹较多,且土质较松,老熟幼虫易入土化蛹,蛹存活率较高,存活蛹占41%。2012年215省道、313省道虫害发生稍轻于卫河堤,由于土质较硬,不利于幼虫入土,查出蛹的数量相对少于卫河堤。215省道李茂堤段不仅土质坚硬且部分树下表土层内有生石灰,应是该处蛹存活率低的一个因素。城区贵乡街、万大街在美国白蛾幼虫期虽然发生严重,但防治较好,未等幼虫化蛹,就已被杀死,在调查时,未发现越冬蛹。卫东林场南护林点树龄5~6年的速生杨树,树干比较光滑,林地土质为砂壤土,利于幼虫化蛹越冬,蛹成活率较高[3-4]。

3 结论与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凡是2012年发生虫害的区域,若及时喷药防治,越冬代蛹较少或没有(如城区),若没有及时喷药防治,越冬蛹数量较大,如大名镇西杨村西片林、埝头乡未任村村旁树、卫河大堤龙王庙段等;土质疏松利于幼虫入土化蛹,土质坚硬不利于幼虫入土化蛹;美国白蛾蛹易于在树下废弃物和砖瓦下越冬,易在树木翘皮内越冬[5-6],也易于在疏松土壤越冬;蜘蛛喜欢在树木老翘皮下破坏美国白蛾越冬蛹,其种类及生物学特性有待进一步调查确认。

4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森防总站.森林病虫害防治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 闫志利,韩立萍,赵成民,等.美国白蛾越冬蛹分布规律及调查方法的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1(5):20-21.

[3] 乔秀荣.秦皇岛市美国白蛾天敌调查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7,26(3):30-31.

[4] 贾清芳.美国白蛾防治技术[J].山西林业,2011(1):50-52.

[5] 李宜彬.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控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58-159.

[6] 张乃芹,耿建芬,王金梅.鲁西北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4):109-112.

上一篇:食用向日葵品种引进鉴定试验 下一篇:高中物理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对策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