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二)

时间:2022-10-11 03:43:42

在乌鲁木齐,外地车辆九点以后不准在市区行走。8月2号一早,我们出乌鲁木齐就赶往吐鲁番去看具有很多传说的火焰山。九点多,我们到了达坂城风电厂,风电厂早上的温度只有十多度,风力又超大,站在敞阔的风电场,尽管我们裹着厚厚的披肩,我们还是冷得瑟瑟发抖。难得一见的威武高大成片成片的风车还是吸引我们摆足POSE,在风中飞舞。车继续前行,路两边是坚硬的灰色地块和山坡,山上寸草不生,地上也只有灰不溜秋几根要死不落气的荆棘。朋友告诉我这就是戈壁。漫漫戈壁,使整个世界变得十分灰暗,毫无色彩和活力。整个气氛显得死气沉沉,荒凉至及。想想当初8千湘女上天山和农垦部队在这里一呆就是大半辈子,真的十分艰辛。也让我内心十分的敬佩和尊重她们。直到接近达坂城时,两边才有绿色的草和黄色的向日葵。再往前走,又是戈壁,茫茫戈壁的尽头目力所及之处,隐约绵延着青山一带,仿佛有点不真实,仿佛一幅画,待汽车驶进,但见山石嶙岣,零星长着几丛半枯的野草,倍感荒凉。好在远远望去,到处有在建的桥梁、高速公路和铁路,让荒芜的戈壁有了丝丝生气和人烟!路边的“蝌蚪”机(从地下把石油抽上未的机器,形状像蝌蚪一样)红的、黄的在辛勤的工作,才使得我们一路不那么寂寞和无聊。

我们到达的第一个景区,是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区东北约40公里的火焰山峡谷木头沟河西岸。“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有“山腰”之意。窟群散布在河谷西岸约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分三层修建,现存洞窟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经历了形成——繁荣——衰落的过程。第17、18两窟,为公元6-7世纪南北朝后期开凿的。第16号窟凿于中唐。第20号窟壁画,绘制有回鹘高昌王和王后的图象。第33窟后壁,有一幅表现佛涅磐后众弟子默立举哀的致意图。第38窟,是反映古代摩尼教生活情景的洞窟。第51号窟,建于回鹘高昌时期。第69窟,是第20号窟的窟中之窟。第82、83号窟,是公元10-11世纪高昌回鹘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寺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窟。值得一提的是柏孜克里克干佛洞的少数民族管理人员,我带者相机,想照照里面的壁画,管理人员指指提示,禁止拍照。我说是记者,想写点东西,他笑着回应,我以为他同意了,准去照,他坚决阻止。我再和他解释,他还是很友善的笑笑,我再去照,他还是阻止,如此几次,我明白他,态度友好,但坚决坚持原则。不禁也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第二站,是路边的火焰山景区。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北缘,古丝绸路北道,系天山博格达山脉,呈东西向,延绵长两百余里,南北宽二十里。砾石纵横,沉沙流坡,褐岩凸立,形若浮焰,色如赤火。《山海经》谓之日“炎火之山”,当地维语称其为“克孜尔塔格”,即意“红山”,明代诗人陈诚形容道:“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每至仲夏,光岭秃山,草木无踪,雀鸟无迹,生灵空失。日见赤红当空,石岩灼光,砂土炽火,气焰燎天。夕至傍晚,热浪蒸燎,炎闷昏浑,流风不来,杳无雨息。其热之烈,其灼之利,犹如焰火,国中无双、世间独一,故名火焰山。

进火焰山景区的大门,有孙悟空肩扛芭蕉扇的雕像,火焰山因西游记而闻名天下。进了停车场后,售票口连着地下室展厅。大厅走廊两侧镶嵌着西游记故事的大理石浮雕。展厅中有新疆名人展,是从古至今的名人雕像。还有一些当地土特产品等加工制作介绍。出了地下展厅,在走廊的尽头有一个用孙悟空金箍棒的样子做成的温度计,是测地面温度,今天是68℃,我照像从台子上下来,手撑了一下台面,手像触电一样被烫得通红,火辣辣的痛。往上走,就是火焰山的观景台了,有很多马和骆驼在这里拉生意。整个火焰山蒸腾着炽热的气体,直上的热气流晃晃忽忽,再加上火焰山红褐色的山体形状和沟壑,给人的感觉就象面对一堆通天大火焰一样,炽热烤人。人像在一个大蒸笼中,炽热难受,连鼻孔呼出的也是热气。整个山脉就是一条火龙燃烧在吐鲁番盆地中。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用火焰山这个词给此地的山命名,真是恰如其分。其实火焰山的热,是由于这是一座煤山,是煤自燃,产生高温的结果。

吐鲁番还有一个重要景点是葡萄沟。接待我们的朋友以前在吐鲁番的部队呆过,他建议我们去他们连队看看,一样到处是葡萄。说是连队,其实都已经变成了农民,农垦兵的下一代在这里就是靠种葡萄生活。他们住的房子和晾葡萄的烘干房十分破旧,他们的生活也比较辛苦,看了让我有些辛酸和怜惜!

从葡萄园出来,我们直奔南山脚下的朋友小屋,在这里享受着地道的新疆美食!

上一篇:保持健康:退休生活更快乐 下一篇:新形势下外国人治安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