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几种途径

时间:2022-10-11 03:10:51

农村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几种途径

在农村中学从教二十多年,笔者明显感觉语文教学始终没有走出“唯书本、唯课堂、唯学校”的狭小圈子,特别是作文教学,更是举步维艰。老师“苦口婆心”指导,学生“谈作色变”,一筹莫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中学生见识少,阅读少,生活阅历少,导致写作素材的极度缺失。那么,怎样改变这个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日常生活中去积累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处?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写作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用心观察、体会,特别是农村,天地广阔,朴素无华,更有独具魅力的胜景。”“四季变化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

作为农村的学生,对大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并不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林木与田野、蓝天和云彩、朝霞与落日、青山和绿水等都会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写作之源。教师只要引导中学生认真观察,动情深思这种生活体验,就会大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素材。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变化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更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生活,比如经济发展给农村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都可以启发学生深思,使学生在写作中跳出旧有框架,写出更具个性的作文。

“人生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只要教师平时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发现、多思考,在农村这块广袤的沃土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在不断阅读中去积累

当今的农村中学生由于学习科目繁多,作业量大,升学压力大,学习生活极其单调、枯燥,每天几乎都是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很难遇到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更难产生独到的思想观点,所以写作时,语言苍白干瘪,毫无生机。因此,作为农村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丰富阅历,在阅读中沉淀情感。

在书香的天空下,我们可以领略“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那份超然;可以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洒脱;可以感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那份凄楚;可以品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自信。书中有数不清的故事,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有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能使中学生从中大获益处,没有经历过的从书中经历,没有见过的从书中见过,没有体验到的从书中体验。世上沧桑,人生百态尽收眼底,天下风云变幻全上心头。每读一本好书,就如同打开心灵的一扇窗子,受到心灵的洗礼,得到人生的启迪,感悟到做人的真谛。因此,可以说,阅读是提供写作素材的最有效办法之一。为此,笔者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里,都注重引导学生到阅读中去寻经探宝,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上好每一节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留心文中的精词、妙句、美段,并随时摘抄下来,要求学生要对读过的文章深入思考,写出感受,写出心得,当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把写作当成一件十分轻松愉快的事情。

三、在坚持写日记中去积累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文章素材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学生每一天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身边的人、事物,学生能够及时把每一天发现的新人、新事记录下来,并能加入自己的感悟,日积月累,就会积累丰厚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习惯。只要坚持不懈,写作中运用的词汇就会越来越丰富,表达的情感就会越来越真实。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学习中时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用阅读去充实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内涵,我手写我心,写作素材就会如源头活水汩汩不绝,长流常清,我们就会写出文质兼美、感情饱满、光彩照人的作文来。

(作者单位 湖北省仙桃市杨林尾一中)

上一篇: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课堂教学 下一篇:新课标下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