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程资源服务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11 01:57:20

整合课程资源服务课堂教学

在大力推进课改的今天,我认为课改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总和。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教师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的整合和利用好各种资源。让这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

一、拓展教材资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新课程改革中,新教材显示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它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潜能,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和情感。这样的教材为教师发挥教育机智,施展才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同时,为教师学习新知,与时俱进,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但是,教材在编排上考虑到普遍性和兼顾性,使其丰富的内涵不能一一呈现。因此,教师要领会编者的意图,要理解教材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为学生创设即富有生活情趣又蕴含知识冲突的教学情境。既能体现新课标中学生认知规律,又体现对教材的再创造过程。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后,这时教师可对教材进行有效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怎么计算出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想出用分割法把它们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然后把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加在一起,求出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二,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资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这些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出现疑惑,会产生认知误区,更可贵的是会进发智慧的火花。而各种各样的信息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观察、学会聆听,敏锐的捕捉信息资源,并巧妙地加以转化和有效运用,使其成为新的教学资源。

例如,我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按照教材编排用“量”和“拼”这两个环节来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学生“量”或“拼”都存在着误差,这时,我就及时鼓励学生是否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呢?大家跃跃欲试,通过知识迁移,大胆创新,把长方形的纸片从对角线对折,就得到直角三角形,从而提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因地致宜地灵活教学。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探索的需求,让每个学生学得主动,使他们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教师也会感受到学生身上不可估量的创造力。

三、学会利用生活资源

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生活中关于数和形经验的提炼和结晶。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若能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设生活情境时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探究的兴趣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四、巧妙利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这样的特点,它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理想的教学手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变“苦学”为“乐学”,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性的传授和令人愉悦的陶冶融为一体,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使学生在民主和谐、有选择、有自由、有竞争、有合作的气氛中学好数学。记得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公式的推导,我就是利用自制的课件解决这一个抽象问题的。在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及时用课件演示出它们动态的折拼方法,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由于课件直观、简洁明了。学生亲眼所见,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时再请学生用语言来表达,通过这些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知识的掌握,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要有创新教材的思想

一个没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必然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不断进取创新的教师,才能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也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要真正实施好新课程改革,必须拥有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我们知道,目前的新教材是开放的,处处有许多“留白”,这不仅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创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要想具有创新思想,首先必须要学会反思,因为教师的创新离不开反思。其次,要敢于批判,批判现实,批判传统,批判自我。第三,要善于质疑,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在质疑中追求真理。第四,要正确对待权威。要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标新立异,敢于争论,敢于向权威挑战。

(作者单位:陕西榆林市第八小学)

(责任编校:石良)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整合的尝... 下一篇:拓宽学生习作选材空间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