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1 01:56:34

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针对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分析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意义,阐释具体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特殊教育;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131-02

1 前言

在教育教W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扩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而且能够提高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拓展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内容,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 特殊教育概述

要想了解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特点,首先要对特殊教育进行了解,能够分析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所谓特殊教育,主要是表现在“特殊”一词上。特殊教育所进行的教育过程一般是利用特殊设计的课程、教材、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在学校中,特殊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具有某种缺陷的儿童,儿童自身的生理缺陷、症状比较明确,一般包括聋哑、失明、弱智、残疾等11类特殊儿童;广义的特殊儿童的含义比较模糊,主要是与所有正常儿童不一样的儿童的综合总称。

特殊儿童一种是含有疾病,导致自身出现缺陷,如先天聋哑、后天聋哑等;另一种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或者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出现自闭、偏激等情况,导致这类儿童与正常儿童不能够共同接受常规教育。

特殊教育音乐教学是针对特殊儿童开展的音乐教学,使用的音乐教材、所选择的音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与常规的教学都有所区分。针对特殊儿童的特点,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实际、具体情况,并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将每位教学对象的特点明确地显示出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如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常规教学模式,将相似的成长经历融合在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在教学中逐渐培养自信,能够主动走向社会,通过具体的实践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断拓展生活视角、开阔眼界,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

3 多媒体技术走进特殊教育音乐课堂的有效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源泉,激发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特殊音乐教育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在实际教学中会有所不同。特殊儿童由于自身患有的疾病或者是生理缺陷,会对外界产生很大的抵触,但他们在惧怕外界的同时,也会对外界产生强烈的渴望,希望能够了解外面的世界,感受外界的一切事物,不仅是欢喜,即使是悲伤,也希望自身能够感受。在学生强烈的精神需求下,在特殊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外界的新鲜事物带进课堂中,通过新鲜事物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通过音乐与外界接轨。

拓展学生的视野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实现教学联系实际,在生活中进行学习,又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在特殊音乐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音乐的质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激发生活热情。特殊教育对象由于成长环境、自身智力水平、身体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阅历比较少,自身知识面比较狭窄。由于生理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实现音乐感知,尤其是对生活中的音乐元素的感知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在特殊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完美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能够将多种生活经验融合在教学中,将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

创设真实情境,实现寓教于乐 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增强学生感知能力是很重要的环节。如对于眼盲学生来说,在进行音乐学习时,视力无法满足要求,但是他们的听力会更加敏感,对视力进行一定的补充,尤其是在音乐感知上,对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更加敏感。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教学模式逐渐僵化。学生长时间接受僵化教育,学习积极性下降,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会随之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技术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将学生的听力感知、视觉感知进一步放大,有效实现寓教于乐。

4 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特殊教育学生对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自卑或者是自身疾病的影响,无法对外界有具体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建学生喜欢的教学场景,综合使用视频、声音、图片等手段,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智障学生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在讲解新知识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如在讲解《十二生肖歌》时,教师可以通过Flash导入十二生肖,并且根据每个动物的特点配出相应的声音,让学生进行辨别,提高学习积极性。

改进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创设真实情境,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实现寓教于乐,在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如在教学《小企鹅》时,由于学生的头脑中基本没有企鹅的形象,很少有人见过企鹅,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网络上找寻有关南极、企鹅的图片、视频,然后将图片、视频放在合适的教学过程中,或者可以进行课前循环播放,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对音乐教学有最基本的认识。

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认识问题解决后,就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如在欣赏戏剧《京调》片段时,如果单独讲授,让学生反复学习,对于没有相关基础的学生,具有较大难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戏剧中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脸谱和京剧剧照等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来展示出来,讲解其中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5 结语

多媒体技术走进特殊教育音乐课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满足特殊教育学生音乐需求的必要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效果。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音乐教学时,先要了解特殊儿童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特点,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音乐教学,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增强特殊教育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新“视听”在特殊学校音乐教学中的整合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3(24):34.

[2]王榕澜.多媒体技术走进特殊教育音乐课堂的意义[J].考试周刊,2014(60):175.

[3]林青青.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267.

上一篇:高职专业课教学渗透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多媒体模拟动画技术让小学数学教学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