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农村留守中学生教育现状的研究

时间:2022-10-11 01:55:41

透析农村留守中学生教育现状的研究

【摘要】留守中学生的教育问题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关系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关系千万个农村家庭的未来。

【关键词】留守中学生;透析;教育问题;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8.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6-0081-01

近年来,随着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就伴随着滚滚的民工潮出现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留守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和家庭教育,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纪律方面也差强人意,甚至在性格、心理、行为等方面出现了偏差。尤其是处于青春发育期和人生观形成关键时期的中学生,情况更是不容忽视。

一、留守中学生存在的教育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很多农民工希望把孩子带在身边生活、上学,但是他们的工作流动性大,有的甚至居无定所,再加上要带孩子到城市或发达地区上学涉及方方面面的门槛和限制,学习和生活费用高,打工所得远远不够开支。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忍痛将孩子“扔”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导致农村学校里留守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中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但这些留守学生因长时间失去父母的呵护和管教,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学业和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的心理状况、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情况都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如下:

①缺乏亲情,心理、性格及行为出现偏差。

父母一方外出或双双外出,造成了亲情教育缺失,这对于正处在思想、性格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他们要面对青春期发生的一些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另一方面,升上中学后,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还要面临激烈的升学压力。在最需要父母关心引导和帮助的时候,父母却不在身边,这让他们不知所措。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常常会因为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心理,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却没想到因此养成乱花钱的陋习;有些父母则刚好相反,由于工作不顺利,生活艰难,很少过问家里的孩子,有时连生活费也未能按时寄回来;一些孩子则因为没有父母的管教约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气。由于长期享受不到亲情的关怀,缺乏家庭教育,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学生的性格和心理便出现了偏差:有的胆怯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有的则冲动易怒、感情脆弱、自暴自弃,在行为上自控能力差;有的甚至成了“问题学生”。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平时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来自父母的激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造成一种心理上的畸形。

②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教育难度大。

因为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多数留守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调查中发现,很大部分的农民工对子女期望值低,认为孩子学业有成的几率不高。

二、解决留守学生问题的对策

留守中学生的教育问题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仅靠学校和老师的努力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以十分的爱心、百倍的责任感,从思想上关注、生活上关怀、学习上关心留守学生,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根据留守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教育措施:

①通过关怀体贴,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由于长期不生活在一起,致使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疏远,正如一首歌所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父母不在身边,让孩子心里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留守学生本身缺少父母的爱,所以他们更渴望被关注。平时多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情绪变化,多与他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和家庭情况;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关注他们点滴的进步,尽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留守学生来源于不同背景的家庭,性格差异较大,所以教师要善于用计,别具匠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进行教育。同时鼓励他们发奋学习,让他们明白,在学校认真学习,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也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②因材施教,加强辅导,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不好是留守学生的一个主要问题。但实际上,并不是留守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③与家长加强沟通,促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远在百里、千里之外,除了春节回家过年,平时他们同子女的谈心、交流,仅仅限于书信、电话。有的父母一个月甚至半年才打一次电话回家,一般也只是简单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对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情况过问甚少,即便发现孩子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是鞭长莫及,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这些留守的学生很少能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别的孩子相比,他们的成长历程未免有些艰难,有些沉重!

这些长年无法与父母相处、交流沟通的留守学生,更应该成为老师特别关心和帮助的对象。老师可以利用春节等节假日父母返乡时机,上门家访,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如家长要经常与自己的孩子及班主任、任课老师通电话,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和学习。同时发动留守学生平时多给家长写信、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开展“亲子交流”活动,改善家庭关系,使这些留守学生感到家庭的温暖,走出“被忽视、被抛弃”的暗影,学会理解父母的难处、感受父母的爱,同时用心去爱父母和他人,这样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地影响。

留守中学生的教育问题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关系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关系千万个农村家庭的未来。做好留守中学生的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所在,更需要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和齐抓共管。就让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为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上一篇:竞赛中的文化精神 下一篇: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