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时间:2022-10-11 01:28:49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摘 要:师生互动的实质目的是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更快的理解及吸收老师在课堂中普及的知识。教师身为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要清楚的意识到师生互动的实质目的及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本文围绕如何提高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四点举措。

关键词:兴趣爱好 情感交流 师生互动 数学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不断在改革。现在大部分家长也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这一关健环节,师生互动是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式。特别是对数学本身就比较枯燥无味的课堂来说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更加重要,其是提高课堂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的实质目的是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更快的理解及吸收老师在课堂中普及的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实现沟通与理解,使课堂教学在充满学生与老师共同探索知识的氛围中持续下去。而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中还是普遍存在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教师只是单方面的把知识传播给学生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并不高,这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那么如何改革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到:“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列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标准。下面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出了几点举措。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人都是比较情绪化的动物更别说中学生了,中学生有着半幼稚、半成熟的年龄特征,情绪波动大,易激奋又易消沉。当学生在老师提问时回答错误或不明白老师所讲的新知识时都比较容易惊慌,导致脑子“短路”害怕与老师的眼神交流。这时老师应该抛开传统师道尊严的旧观念、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通过情感交流给学生肯定的眼神,并继续提问导引学生思考,暗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也能解决问题。

这样既缓解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及思维能力。当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很轻松的就解答了课堂提问时,教师应在其回答的基础之上使问题步步深入,激发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都带动到课堂互动中来。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下才敢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激发学生内心对学习的渴望及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关健且主导的角色,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师生互动的自由平台。

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需求策略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更能体现这一点了。兴趣是推动中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重视在课堂中学生的课堂反应,如果学生全神贯注、积极参与问答说明他对这一数学课堂知识很感兴趣也易吸收,相反的学生没精打采,东张西望那么这时老师应该换一种方式来对知识的传达,教师结合课堂与课外对学生的了解掌握学生兴趣爱好偏向。学生往往会把教堂中吸收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向同伴证明自己能力,但对于数学而言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消极。这时教师应该借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理激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他的这句话也充分体现了满足学生需求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来,多开展关于生活中数学的实践,多举行一些数学方面的趣味比赛、互帮互学等活动,把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建立到学生的快乐、生活中来。这样一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觉得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增进了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应意识到了解学生兴趣与需求是发掘学生潜能的有利工具且能最快达到课堂效率。

三、增加情感交流策略

情感交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多的功能,当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离不开它的存在。而在现实生活中的部分教师都将自己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在学生面前封锁了,他们只是单方面的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并没有意识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情感熏染及人格感化的重要性。21世纪的中学生既独立又依赖、表现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都很强,在数学的课堂上他们通过对老师言语、眼神等体态变化的观察得到一些自我在老师心中的评价与地位等相关信息。这点我们身有体会,当课堂上老师热情且目光一直注视到你身上并与你互动时,我们会全神贯注的听讲并为了达到老师的期望努力寻找思路与答案,从而获得老师对自己的喜好与重视。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丝微笑,我们都心领神会。因此,课堂上数学教师应有意 识地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教师身为教育的指导者应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一味枯燥的传达与单方面的倾听、吸收的过程而是师生之间一种情感的相融。

四、改变学习方式策略

首先,营造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从学生自身的实际经验出发对问题及数学学习方式进行讨论研究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且大大程度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其次,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这样不仅缩小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了亲切度更利于老师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对自己教学的认可度。同时学生在不损其自尊及自信心的情况下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相互学习有效的提高了对自己及他人的认识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身为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要清楚的意识到师生互动的实质目的及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通过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需求、增加情感交流、改变学习方式等方法来提高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打造高效率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若熙. 浅谈初中数学互动教学[J]. 学周刊. 2013(35)

[2] 邓红义. 培养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气氛,提高课堂效率[J]. 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 2013(11)

[3] 程辉. 浅析初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J]. 新课程学习(下). 2013(10)

[4] 张文钰.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 学周刊. 2013(26)

上一篇:口算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下一篇:高中音乐教学如何融入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