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对策

时间:2022-10-11 12:25:10

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对策

摘要:文本分析了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滞后的成因,然后结合实践与分析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 滞后成因 提升对策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87-02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质量”,从教育教学工作的角度看,首先要分析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滞后的成因,针对成因进一步探究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实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

一、调查分析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滞后的成因

(一)农村中学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与教育的学生较多

我县农村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由祖辈或其他亲人照管、或者学生独居父母电话遥控的学生较多,这些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的关爱,取而代之的是祖辈的隔代监护――溺爱;寄养在亲戚家监护――偏爱;无人监护――失爱等。这些学生从学习的角度看,自控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厌学情绪日益加深,学习成绩普遍不佳。

(二)农村学生家庭文化背景对学生学习的不利影响日益明显

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除了学校以外,大部分的学习活动都是在家庭完成的,家庭文化背景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就更为明显,特别是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的文化氛围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度等,构成了特殊的教育环境,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目的、目标、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如:①农村学生家庭一般都没有城市家庭父母有充足的时间、精力与文化去指导和促进孩子的学习;②有部分父母的不良的观点和行为习惯影响孩子的学习目的、态度等;③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学生在家学习缺乏监督,学习时间少,作业不能认真完成;④一些家长觉得孩子笨,学习差,没信心,放任自流;⑤一些家长溺爱孩子,过度迁就,滋长了学生的依赖性和惰性等。这些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

(三)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农民工的收入逐年提高,使学生觉得不读书照样能打工挣钱;二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使一些学生和家长觉得读书无用;三是职校招生,为抢生源,无论成绩好坏都能录取。部分学生因此不重视学习。

(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较多。农村小学大多地处偏僻,师资薄弱;常有一个教师上几门课,没有精力抓好教学,更没有精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学习习惯。这些学校的学生升入农村中学后,不少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基础差且不求上进,另一方面纪律习惯不好,上课不注意听讲,还会影响课堂教学,导致学习亦不如人意。

(五)不重视学习方法,学习无计划,效率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课程增多,教师或家长指导督促不到位,学生各学科学习没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平时常常学习任务不能完成,抄袭或应付了事,知识没有掌握,更谈不上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或公式;多数学生基本没有自觉的复习、预习、整理错题、拓展练习或阅读扩大知识面等习惯;多数学生听完课不看书不总结,知识零碎,掌握不牢;对老师作业批改后指出的错误内容不能及时纠正与消化。

(六)课堂学习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索思维,习惯于跟着老师的思维循规蹈矩。相当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课堂练习不在意,把自己置于“看戏”的角色,探索过程事不关已,对知识不求甚解,也不注重思想方法和技巧,更关注一个问题的答案。

二、课题组通过对以上原因的分析及实践探索,提出以下对策

(一)多给留守学生以关爱,关注其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应对留守学生的情况通过家访、座谈等形式进行充分了解,记录其家庭成员工作情况、学习环境、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等。在学习生活上关爱他们,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亲情就在身边,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发展;通过联系电话,或建立家长QQ群或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教育孩子,力争让留守学生找回亲情、找回快乐。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班集体活动等方面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学习与集体活动中发现其优点加以肯定,培养其自信心,树立正确理想,远离不良嗜好和不轨人群,培养他们努力做到人格上自尊、学习生活中自律、成长中自强等。

(二)重视家校联系与有效沟通,促进学生家庭成长环境的改善

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家校结合,教育才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学生的家庭环境的许多方面教师是无法改变的,但教师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努力做到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从而促进其家庭形成更有利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积极地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如何有效沟通?①提前准备好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形式、目标;②征求家长意见,选择良好时机,约定时间:③想方法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特别对于“后进生”,不能直接点题,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先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与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一次说得太多,不言过其实。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时,语气要舒缓婉转,让家长对其孩子充满信心同时看到其不足,配合做好教育工作。④针对学生家庭存在的问题,相应寻找同学学庭中的榜样事例,与家长交流,润物细无声,或建议家长到全国网上家长学校(http:∥)等学习,提高自身教育孩子的素质,为孩子创造温馨、积极向上的家庭成长环境。

(三)挖掘数学知识背景,联系生活把“学数学”“用数学”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意识到,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必须的,是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反之,不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同时,要使学生喜欢数学并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每一节内容的开头都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问题引入,循序渐进,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情境,这样学到的数学学生才懂得用,也才能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创设数学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这些素材。重视教材中的“课题学习”的教学。挖掘本地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应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或跨学科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从升入初中的起始阶段就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小学升入中学,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学生有自觉了解和适应环境的意识,有塑造自己良好形象的希望,这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往往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等到学生对新环境的新鲜感淡泊,不良习惯形成时再进行教育,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应在学生升入初中起始阶段就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纪律要求,并持之以恒地督促落实,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纪律习惯,这样既使基础差的学生也会不断进步。

(五)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数学既要看书又要练习,要做到:①课前预习,记下预习中未能理解的问题;②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⑨课后及时复习,对不能独立思考理解的问题决不轻易放弃,一定要找老师或同学帮助,直至弄懂为止,④认真完成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并把好题、错题的关键点及时整理在专用本子上;⑤及时进行阶段性复习,做好对整理的好题、错题知识的复习消化,总结提高。教师还应结合具体章节的特点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接触到新领域的数学知识时,能尽快把握其思维、表达、应用等方面的特点和学习方法,顺利入门。

(六)探索教学模式,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因此,我们必须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人人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要抓两头促中间,对素质好的学生可向他们发出数学难题征解,并通过“点将台”展示他们的战果,发挥他们的研究学习数学主动性。对学习较被动的学生可通过成立学习小组,由学习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帮助教师对组员的学习完成情况进行督促、帮助,并收集应由教师帮助解决的问题。这样,整体提高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2.建立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师生地位平等化。教师应变主宰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建立良好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体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要有机地结合,体现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的兼容并存,从而构建多边互动的课堂教学结构。做到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方向转变。

教学手段现代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

上一篇:增强师生互动 构建高效课堂 下一篇:让创新为美术课堂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