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教学 追求卓越

时间:2022-09-24 02:09:01

倾心教学 追求卓越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91-02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我在工作中就是抱定“四心”脚踏实地的工作。何为“四心”呢?

一、拥有一颗“爱心”

爱,是每个人都存在人一种心理需要,每个人都想要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爱着别人。我们知道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向师性”,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会有一种特殊的依赖。这时,孩子就会要求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照顾他们,体贴爱护他们。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肯定。而老师的一言一行,就算是你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点头,在孩子眼里都是一种鼓励,都是一种爱,会让孩子产生温暖的幸福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热情来对待他的每一位学生。

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飞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不仅仅是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文明行为、志向、智力、能力、性格、兴趣、特长、身体等等情况,更要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体会他们的思想和内心感受,触动他们的心灵。如果不能够方方面面深入地了解,那么就无法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就不能按照学生内心世界的特点去找到合适的教育途径、教育方法,那也就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也就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了。

二、抱着一颗“虚心”

虚心要求教师虚心学习。(1)虚心向学生学习。唐朝的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强调的就是教师应该虚心向学生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可学之处,诚心诚意地向学生学习。(2)虚心向同事学习。教师要虚心向同事学习敬业精神,学习工作态度,学习教学艺术与方法,学习管理艺术与方法等。向同事学习应该是教师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3)虚心向家长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质,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努力,都得不到完美的效果”。可见,教师要想取得完美的教育效果,必须向家长学习,学习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学习家长的智慧和力量等。(4)虚心向教育专家学习。教育专家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他们往往具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师不断向专家学习才能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5)虚心向实践学习。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教师只有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的修炼,教师才能真正涵养出学习上的虚心。

三、凡事“用心”

一个用心的教师在工作中十分注意讲究方法,用心去做,不断争取获得成功,换言之,“用心”是好教师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好教师的“心”表现在有一颗认真细致的心。一个优秀的教师工作的有心表现在:把事情做透。这个事包括工作和休息。上班时投入,高效;下班时放下,放松。一个幸福的教师的有心还表现在有一颗博大宽容的心,这是因为学生的成长像蛇蜕皮似的一次次挣扎,老师要帮助他们完成这一次次的成长,彼此必然会有摩擦、冲突,如果我们没有一颗博大宽容的心,学生就会经常失去学习、进步甚至活下去的信心。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在评价孩子中,要能保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孩子时刻感到自信,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孩子犯错时,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做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欣赏者。

四、不断“创新”

创新不是能在短时间内或经过几次训练就能形成的,它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改进、探索、创新、再总结、再改进如此循环往复的长期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不断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是加快这一过程的关键,也是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这种转换是要通过思维的创新来实现的。这样不断接受信息反馈,不断地创新,就能加速创新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中,学生预习课文的作业比较难控制,留下作业后,也比较流于形式,面对这种情况,针对每课的内容我就做出相应的表格,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要求都明确地提出来,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填写,我也可以在课前用几分钟的时间检查。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

课前我给学生设计了表格,检查巡视表格填写的情况。表格如下: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及时抓住各种机会,使自己的思维经常处于求异,求新的状态,教师要为自己创造有利于思维创新的情境,经常展开创造性想象思维活动,积极参加教学交流研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上一篇:怎样促进学生文本阅读的有效性 下一篇:增强师生互动 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