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时间:2022-10-10 11:27:47

论儿童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摘要】儿童研究不是一个纯粹的方法或技术应用问题,它同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伦理问题。特别是以身心发展水平较低的年幼儿童为对象的研究,因其对象的特殊性会面临更复杂的道德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在解析儿童研究中的道德内涵的基础上,试图建构儿童研究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同时对研究者在研究中如何保持良好的道德风范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研究中的道德;知情同意;研究风险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1-0015-04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TheunConvention)指出,对儿童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必须优先考虑他们的最高利益,所以尊重儿童、保护儿童、使儿童免受伤害是对儿童进行研究的前提。当今科技和新兴学科的蓬勃发展对推动儿童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改善,增强儿童生存和自主发展能力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对科学知识的渴求有时也会因为人为或客观的因素对儿童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儿童研究不是一个纯粹的方法或技术应用问题,它同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伦理问题。这点需要我们引起高度的重视。关注该问题有利于维护儿童的切身权利,促进儿童研究的发展。

一、儿童研究中道德问题的内涵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儿童研究中的道德是一种具体的道德形式,它指研究者在从事儿童研究时应具有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它不仅包含研究者本身应有的道德,而且包含研究者在研究中与研究对象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间应维持的适切关系和应遵循的行为规范:(1)研究者本身的道德,如忠于研究的学术立场,不悖真相,绝对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不任意剽窃,对研究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如尊重个人意愿,说明研究性质,保证保守秘密,慎用研究资料,权衡得失,考虑研究对象的身心健康,澄清疑虑,避免造成伤害和误解。(3)研究者与研究委托者的关系,如明了委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接受课题要量力而行,彼此沟通,达成共识,帮助委托者了解研究成果的意义。(4)研究者与研究同事的关系,如确保同事能充分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努力维护学术研究组织的形象。(5)研究者与社会大众的关系,如注意研究对政策决定的正面影响,审慎处理存在过度争议的研究主题,避免误导社会观念等。〔1〕

必须强调的是,儿童研究中的道德问题除要考虑一般教育研究的道德问题外,还要特别关注其对象的特殊性。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更容易受到生理和心理的伤害,因为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有限,研究者常常不能平等地对待儿童。在成人看来,儿童混沌初开、蒙昧无知,而自己则阅历丰富、成熟老练。儿童有限的心理能力限制了他们在研究中理智地作出决定和抵制侵害其权利的能力。儿童往往是在家长、教师的压力下成为研究对象的,儿童社会能力有限,他们要拒绝参与或随时退出研究非常困难。年幼儿童因感到不快而欲退出研究时,他们会担心教师和研究者不同意或不高兴,即使开明的研究者同意年幼儿童随时退出研究,他们有时也会因不知如何终止参与而感到焦虑(如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等)。另外,由于儿童天真无邪,缺乏成熟的独立性和判断意识,他们往往依赖成人,相信权威,几乎不能辨别和拒绝研究者的某些欺骗行为。总之,儿童研究中所面临的道德问题更具复杂性。

二、儿童研究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作为一种具有渗透力的“软性”社会约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约束力,调节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道德规范对约束研究者的行为,保护儿童权益,促使儿童研究走上科学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我国的儿童研究来看,大多强调研究的技术标准,很少有人对研究的道德规范作专门的研究。相比之下,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如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PsychologyAssociation1992)、儿童发展研究学会(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1993)、美国社会学协会(AmericanSociology Association 1960、1968、1980)、英国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2004)等机构都对儿童研究中的道德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我们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对我国儿童研究中的道德规范作了一些探讨,并归纳如下。

1. 研究者在计划一项研究时,有责任对道德的可接受性作出仔细评估。

2. 权衡研究中存在的危险(可能对儿童身心造成的危害)与研究所带来的利益(促进儿童的成长)。特别是因研究方法的需要,必须对研究对象有所隐瞒或欺骗时,研究者应谨慎权衡得失,并在事后给予详尽的解释。

3.儿童及其监护人有知情同意权(informedconsent)。知情同意是指在研究对象知晓研究的目的、研究可能存在的危险、研究人员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求研究对象予以同意。要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进行解释,须征得其父母和监护人(如幼儿园、学校的负责人、教师)的同意,最好签订相关协议。儿童及其监护人有权在研究的任何阶段中止参与活动。所以,在研究之前填写知情同意表(InformedConsentForm)是非常必要的。知情同意表一般包括如下内容:(1)详细说明研究的目的、步骤及参与实验的相关人员,同时附上实验操作流程图。(2)标明研究者的有关信息,如职业、学位、职称等。(3)说明可能产生的现时和长远的不足、危险及后果。(4)说明对研究对象可能会有什么好处。(5)应申明:任何时候,研究对象可自由中止参与此项计划或活动而不受损害,任何时候对任何有关此项研究的询问,研究者均乐于答复。

4. 确保儿童免遭身心的伤害。当危害发生

时,研究者应寻求获得所需信息的其他途径或放弃研究。比如,研究者把一名1岁的孩子独自放在陌生的游戏室里,研究者可能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但他必须考虑到陌生环境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安全感,甚至是恐惧感。

5. 尊重儿童的隐私和尊严。不能侵犯儿童的私人空间,不能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任何忽视儿童隐私和尊严的行为都属于不道德行为。

6. 尊重不同地区儿童的习俗和文化差异。

7. 尊重研究对象所在的幼儿园等教育机构。

研究开始前必须对这些机构有充分的了解。

8. 准确收集研究资料并加以保密。在对数据进行保存或进入公共领域之前,任何可能识别被试的有关信息都必须删除。儿童研究的主题常常是最紧要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往往是一些我们想加以改善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们想研究的常是儿童不想被人知道的。因此,凡研究对象所提供的机密信息,研究者必须同样作为机密材料对待。

9. 获知结果权。儿童或其监护人有权知道研究的结果,并对此进行反馈,研究者必须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对儿童进行解释。

10. 研究结果的公开和发表。凡是公开或发表与儿童有关的信息,事先必须征得儿童或其监护人的同意,且要匿名。研究者必须如实公开或发表其研究结果,不作任何歪曲。

11. 公布研究资助来源。研究者必须说明研究中所有一切财政资助的来源。

12. 研究者与资助者(机构)的关系。研究前要澄清研究者与资助者的权利和义务,最好是以书面合同的形式对此加以确认。特别是关于研究成果的所有权问题事先一定要界定清楚。

以上12条规范涉及研究的规划和权衡、研究者与儿童、研究者与资助者、研究者与儿童监护人和教育机构、资料的收集和处理、研究结果的公开或发表方面的问题或关系,其核心问题是对儿童权益的保护。尽管这些道德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其功能是不可忽视的。首先,道德规范具有约束功能,它是评价和矫正研究者研究行为的工具。研究者的研究行为出现道德问题时,就会受到人们的指责。道德规范的约束性是维持儿童研究健康、稳定发展,保护儿童权益的前提。道德规范的价值性具有导向作用,它将儿童研究纳入合理有序的运行轨道。其次,道德规范具有导善功能,它能促使研究者形成崇善、向善的动机意识和行为导向。道德规范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体现,“它总是不失时机地唤起研究者的道德良心,强化其道德信念,诱导其研究行为全面关注研究对象的发展需要,关注其精神生活,激发其主体精神,不断提升其生命价值,进而使其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使研究者的研究行为始终朝着有利于促进研究对象身心发展的方向前进。” 〔2〕 此外,道德规范在协调研究中的人际关系,净化学术环境,打击学术腐败,整合研究资源和力量,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等方面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树立良好的儿童研究道德风范

(一)强化儿童研究者的道德意识

我国儿童研究者的道德意识还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忽视儿童研究的道德属性。儿童教育从根本说就是道德教育,因为任何儿童教育都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可以说“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3〕正如Dewey和Childs所言:“有教育意义的过程同道德的过程完全一致”, “教育工作就是人类一项突出的道德事业”。〔4,5〕儿童研究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其研究目的、内容、方式及其对待研究对象等方面都应该充满道德属性,任何违背这一属性的儿童研究都是不道德的,必须坚决取缔。

2. 儿童研究方法缺乏适度的道德规范。科技的进步,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的移植,使得观察、记录与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的研究工具和方法日趋完善,但同时也带来了研究中的道德问题。对儿童人为的鉴别、查证,特别是利用不科学的评价标准把儿童分为不合理的等级,如优、中、差或合格、不合格,这是对儿童身心的极大破坏和人格的莫大侮辱。显然,没有适度的道德规范,儿童研究将会出现学术和道德的双重问题。

3. 把儿童研究等同于一般的自然科学研究。儿童研究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与以“物”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的研究不同。儿童研究中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是“我―你”关系,而不是自然科学研究中主客体间的“我―它”关系。当我与他人的关系尚处于“我―它”时,尽管关系的双方都是作为个体的“人”,但实际上此时的关系仍然停留在对象世界或“它”的世界中,这一世界完全受因果关系的支配;只有在“我―你”的交往模式中,人与人之间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关系。把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照搬到儿童研究中,势必会对儿童精神整体进行分解,从而损害儿童权利。

4.忽视作为研究对象的儿童的主体性人格。研究者往往只从“教育”这一微观的系统中来审视儿童研究,而没有把儿童研究放在“社会过程”这一宏观系统中来理解。在这自我封闭的微观系统中,儿童就从社会意义上的“人”变成了研究过程中的“被研究者”,研究过程似乎只有“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间的关系,缺乏人情味。

(二)建立儿童研究风险―利益比(Risks-versus-benefits ratio)评审制度

通常,人们关注儿童研究可能带来的好处,而对研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往往避而不谈。任何研究都有可能对儿童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与成人相比,儿童获益于研究经历的可能性更小,但他们要冒更多的心理上而不是生理上的风险。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儿童研究风险―利益比评审制度,对任何儿童研究,特别是对投资大,涉及人员广或研究对象身份特殊的研究进行风险―利益评估,权衡研究中可能造成的伤害风险与研究推进认识和提高儿童身心发展的学术利益比重,决定某一研究是否值得开展。同时,通过委员会的评估,能预测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预防措施,为合理地进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研究中,某一个6岁幼儿拼图失败了,尽管研究者可能得出6岁幼儿不能完成某一任务的结论,但这一幼儿回到活动室后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一研究所存在的风险要求研究者在研究前就考虑到,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恢复儿童的自信心。当然,怎样保证儿童尽可能少承担研究的风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国外有关资料表明,一些研究风险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另一些则会上升,还有一些在许多年龄或所有年龄都会发生,并且由于儿童的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不同,一些儿童比另一些儿童更易受到伤害。风险存在的复杂性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研究者、评估委员会、儿童发展专家、父母以及其他对儿童成长负责的人对儿童研究进行集中判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做能集思广益,更好地保护儿童的利益。在对每一项研究进行评价时,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独特性应成为讨论的中心。

(三)成立儿童研究评估委员会

从目前来看,我国对儿童研究的评估是非常不成熟的,这主要体现在:(1)缺乏一批高质量的儿童研究评估机构。(2)没有一套系统的儿童研究评估准则。(3)对儿童研究课题的立项、结题有评估,但忽视对研究过程的评估。(4)对儿童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几乎没有做任何评估。(5)评估以褒为主。(6)缺乏对儿童研究的后续评估,即没有对研究完成后所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实际影响进行评估。在国外,如在英、美两国,几乎所有的大学或研究机构都有较完善的教育研究评估机构,对研究的目的、计划、过程,特别是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问题进行评审。如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育学院(Facullty of Education,Univreity of Glasgow)就成立了教育研究伦理委员会,该委员会规定:从2001年11月1日起,凡是涉及人类相关主题的研究,在研究开展之前都必须填写“伦理支持申请表” (Application Form for Ethical Approval),对研究的性质(如是否有资助者)、规划、参与者的情况、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保密、知情同意、研究结果的公布等情况作出非常详细的说明,经由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进行研究。这对我国尽快完善儿童研究评估制度很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力.论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J〕.教育研究,1996,(6).

〔2〕吴定初.教育研究道德规范的涵义、功能与作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3〕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

〔4〕J DEWEY. Reconstruction in philosophy〔M〕.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82.

〔5〕JCHILDS. Education and morals:An Experimentalist Philosophy of Educatio〔M〕.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Inc.,1950.

On Ethics in the Study of Children

Qiu Zhihui, Zhang L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Abstract】Study of children is not a pure application problem of method or techniques, but a very important ethic issue and it is especially so in the case of study of young children with lower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level.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ethics in children study, the paper attempts to construct an ethic model in children study and to make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researcher’s maintenance of a good morality in his research.

【Keywords】ethics in research;informed consent;research risk

上一篇: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 下一篇:质的研究在儿童人格结构研究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