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安全生产管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0 10:52:43

我国安全生产管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愈演愈烈,给我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分析了我国安全生产管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安全 管制 职业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随之逐渐显现出来,安全生产问题就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据统计,2002年我国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00万起,死亡14万人,2006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60万起,死亡11万人。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测算在1000亿元以上,加上间接损失达2000多亿元,约占GDP的2.5%。由此可见,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颗毒瘤,对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而言,这一问题的解决已显迫在眉睫。

一、中国安全生产管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统计,我国自建国以来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余项,同时国家还制订、颁布了100余项安全卫生方面的国家法规和标准。此外,各地区、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法规。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管制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并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伤亡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也日益显现。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时间较短,虽然国家颁布的法律基本覆盖了安全生产的所有层面,但仍存在较大的缺陷。我国专业立法发展缓慢,直至2002年才颁布建国以来第一部安全生产管制工作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立法还有待遇进一步发展。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多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差;各单项法规标准各自为政、单兵作战,有些法规还存在着重复和交叉;职业安全与健康标准也不健全。此外,执法过程中存在比较普遍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使得安全生产的法制效果大打折扣。

2.政府安全生产管制机构力量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安全监察机构、监督管理模式变化比较频繁,造成我国政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我国缺乏安全管制权威机构。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集立法、执法、技术管理于一体,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而我国,政府机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不是法律手段来管理安全生产,许多措施无法落实。其次,安全生产管制职能分散。我国的职业安全监察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几个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这就造成安全生产执法主体不明确,执法程序不规范,多头管理、多头处罚的现象时有发生。

3.安全监察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手段

目前我国安全监察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手段,安全生产信息、宣传、培训、应急救援等体系极不健全,安全检测检验、安全评估和鉴定、安全标识和安全防护用品管理等尚未在全国各行业普遍、有效地推行,安全生产监察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完善中国安全生产管制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虽然实施了《安全生产法》,但目前我国法律还未形成以其为核心的体系。因此在构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时,应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其他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制度为骨架,形成多层次的、专门具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相互冲突,确保法制的统一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同时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尽量与国际劳动公约接轨,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2.设立权威的国家安全生产核心机构、完善安全生产机构体系

安全机构涉及到多各部门,要进―步深化安全生产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这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权威的核心机构,如美国的OSHA,能够立法、执法、管理于一体,从而能够协调各部门运作,明确各部门职责,改变当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上存在的职能交叉、职责重叠、多重多头执法、权威性差的状况,解决安全管理与安全监察不分和机制不顺的问题,做到既不脱离我国的实际,又能使安全生产监察工作有效进行。建议设立直属国务院的权威、高效的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机构,实行中央与省级地方政府两级监察,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责任区、省以下垂直监察的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3.加大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

国外发达国家重视生产安全,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经费,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局的经费预算一般都超过五亿美元。2002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中直接分配给国家职业安全研究院和事故伤害控制中心的经费为4.1亿美元,而我国每年直接用于安全科研和事故预防的经费不足2000万元,约为美国的二百分之一。多年来投入资金不够,使我国的安全生产在整体水平上和重大关键技术方面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安全生产管制投入力度,并像我国环保治理那样列为中央预算。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体系

安全管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导致工人收到伤害的几率。因此完善安全管制信息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要建设一批安全生产行业性基础数据库,如煤炭、化工、冶金和建材企业的技术参数信息库,为信息加工、分析、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其次,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工人了解更多安全生产信息和相关法规,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让工人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

5.加强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许多企业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得超额利益,因此,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能够有效生产安全。加强惩罚力度一是要针对各种违法行为规定具体处罚标准,二是对受害的工人给据赔偿,这种赔偿不仅包括身体损害,还应包括精神损害。

参考文献:

[1]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周学荣:我国生产安全与卫生管制正式制度变迁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5(8)

上一篇: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SaaS模式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我国公司显性长期激励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