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营销学的社会化学习教学方法改进

时间:2022-10-10 10:35:24

互联网时代营销学的社会化学习教学方法改进

[摘要]随着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上网冲浪,调查显示,90%的学生都承认自己在课堂上玩过手机。如何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和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利用手机上网的优势,利用在线互动和答疑的方式,结合当今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当今大学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化学习;精讲方法;互联网;教学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5.23.098

1 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学习的必要性分析

1.1 社会化学习的动因

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化媒体和智能终端的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互不相识的人可以因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发表各自对于某一现象或事物的看法,无意间彼此之间的社交圈被无限放大了。基于共同爱好和兴趣而组织起来的论坛或者贴吧,人们愿意分享他们的学习经历,阅读的一本好书,追随的一位专家,参加的一个学习活动等,为我们带来更加高效和可持续性的学习,这是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学习产生的动因和积极性。

随着今天大学校园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上网冲浪。为了调研当今大学生对于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学习以及互联网时代实践教学的需求,我带着我的调研团队走访了武昌理工学院、武汉东湖学院、华夏学院等高校,发放了2018份调研问卷,有效回收了1926份。调研结果显示:98%的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87%的大学生表示会经常利用手机上网、查询资料、购物;68. 2%的学生表示希望能在课堂之外利用互联网平台随时和老师保持沟通,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96.8%。的学生表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希望能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检验。基于对大学生的调研结果,我认为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社会化学习平台非常重要,尤其是针对营销专业的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快速地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至关重要。

1.2 社会化学习的积极作用

(1)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显示90%的学生都承认自己在课堂上玩过手机,63.2%的学生查看QQ空间信息、微博和论坛;15%的学生用来发短信;只有5%的学生是用来查资料的。在其玩手机的主观原因上,习惯性原因高达70.8%,对所读专业或课程兴趣不浓的有23%。课堂原因是来自于教师的授课技巧和教学内容。在回答关于什么课容易玩手机的问题时,选择在专业课上玩手机的人的百分比只是公共课的1/5。这其实反映了教学内容和教师授课吸引力会直接影响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情况。

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教学上的技巧以及互动平台的建设来弱化手机的不良影响是我们当今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无疑社会化平台的搭建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引入都是比较实际的方法。

(2)社会化学习的重要性。衡量当今大学生的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他们是否具备组建或参与小型研究小组的能力。学生通过建立学习群体,即使只有一个星期一次,但是由于他们主动性地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学到的内容要显著多于学习本身。社会化学习的本义是建立开放互动的全方位的学习新模式,结合网络教育形式,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和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利用手机上网的优势,建立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板块或话题,利用在线互动和答疑的方式,结合当今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随时随地通过碎片化的学习来解决他们的困惑。一方面社会化学习可以解决传统教学的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玩手机的习惯向有利于他们发展和学习的方向来引导。

1.3 互联网时代市场教学方法改进必要性

2014-2015年人才市场报告显示市场营销专业需求最旺,但企业在用人过程中仍然发现营销专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欠缺。一方面是对于营销人才的高度需求,另一方面是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层次营销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营销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的现象普遍存。能够从事相关机构和企业实际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营销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手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生们能快速地和社会各行业进行互动沟通,利用各种网络媒体了解行业信息动态。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快捷信息传输和沟通力帮助学生将市场营销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很好的联系与转化是当今营销专业老师需要思考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思考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

2 互联网时代营销专业社会化学习模式构建方法

2.1 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根据学院自身的环境和设施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网上教学和教学辅导、网上自学、网上师生交流、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即时的教学辅导。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准备问题,既然不能避免学生上课玩手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手机上网功能,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学生提的即时问题和对某问题的看法可以通过短信、微信或者QQ留言的方式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多媒体的屏幕上,这样即时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了能参与互动,学生必然要做大量的功课,这样的效果比单纯的老师讲解更生动和更让其记忆深刻。同学之间也可以通过E - mail、BBS进行非实时讨论,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技术进行在线交流,实时讨论,求助解疑,这种多方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我的提升和完善。

2.2 改进教学方法

2.2.1 精讲方法

精讲的时间选择得当,还要配合合适的方式、方法,否则就会陷入“越讲越糊涂”的泥潭: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游戏导入法和演示法等,下面我重点讲解案例法和情景教学法。

(1)案例法。案例法在精讲中是最常用的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首先我们在案例选择上要注意选择国内的、身边的、典型的、学生了解的案例,其次案例的表现形式应该灵活多样不呆板。比如我在市场营销的课堂上选取生活中一个卖报老汉的营销案例,分析其在经营中的营销策略,一方面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营销,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明白营销的学习是需要把理论巧妙地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应用科学。

(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创设直观场景、运用实物做道具创设对话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交际情景氛围和运用体态语创设活动情景。

2.2.2 精讲内容及时机选择

(1)精讲内容。精讲不是简单的少讲与缩减,而是要求教师在讲授时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对教学内容慎重、细致地选择与组织。这就要求教师需反复熟读教材,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精讲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首先要明白本章的学习目标,然后针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提炼。比如理解商务沟通这一章节的学习目标为描述沟通的组成部分;解释组成正式沟通网络的方向;描述信息交流的特征和确定沟通中的主要语言和非语言障碍。教师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整理出本章的教学重点为沟通的组成部分和沟通的障碍,难点为外延和内涵的区别、俚语和委婉语的区别。这样就可以针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精讲,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沟通过程的重要性和沟通过程中的障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精讲时机选择。在精讲的过程中,时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急于讲解,学生的思维难以跟上节奏;讲解滞后,则不能激发学习的兴奋点。讲授时机把握不当,往往会出现讲解不到位,生硬重复等不足之处。因此找准讲授时机非常重要。讲授时机成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教师制造了认知冲突,学生急着期待搞清问题的原因时;二是当学生有充分体验后,急于要表达时;三是在展现多种现象后需要提炼总结时。我们如能在这些重要的环节上抓住要害不放,就能直取重点,把问题讲透彻。不但精讲的效果很好,而且花费时间也很少,达到了“精讲”的目的。

2.2.3 精讲语言

为了达到语言的精练,首先我们要做好课堂设计,根据教学的环境、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问题,备好教案做到语言精练。其次语言指向要明确,提问问题时要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问题的核心在哪里,知道朝着哪个方向去思考。最后语言要有启发性。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相应地含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也就是在教学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问题性,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让学生能由此到彼,由因到果,由表到里。

3 加强社会化学习营销专业学生的能动性

首选要让学生自己做课堂的主人,一方面可以分散学生对手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引入现场演示。当然现场演示可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同学们可以把所分析内容用PPT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分组讲解、提问、讨论。这种方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其制作PPT的水平,提问讨论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并能活跃课堂气氛。另一种是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不同的身份形象,用表演的形式进行。实践证明,学生比较喜欢参与这种表演式的课程设计,这样的表演形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策划力,而且很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上一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基于公允价值计量... 下一篇:中国高铁技术专利权保护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