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大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10-10 08:33:09

《“循环大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在当前我市全面开展“生本教育,落实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本文结合我校教学实际,从编制“导学案”入手,详细阐述了“循环大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和实施细则,并附有教学案例,希望能和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循环大课堂;导学案;自主合作;展示交流

一、课题提出

鉴于目前化学课时较少,而教学内容较多,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较多,故提出该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1)目标:改革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相应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2)内容: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基础

1、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对此我们作如下理解:其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自主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益实践;其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与自主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重点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相吻合。其三,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特性与功能也有利于情境的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已实现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奠定了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面向未来的发展,是积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2、实践依据

全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许多知名学校都有现成的成功经验。

四、研究方法

a)文献研究法: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

b)调查研究法:即对我校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

c)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根据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d)经验总结法:要求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积累资料,撰写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0.10—2010.12)

(1)全体成员学习理论,收集资料,统一认识,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成立课题组,明确成员任务

2.实施阶段(2011.3—2011.7)

按研究目标、任务、各自进行实验,收集资料,写出中期成果,实验教案。

3.总结阶段(2011.9—2011.10)

全体成员进行总结、回顾、材料整理,写出研究论文,优秀教案,鉴定结题。

六、研究过程

(一)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我们课题组成立后,全组成员学习了大量理论书籍与相关论文、论著。课题组成员有了理论的武装,提高了认识,认识到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通过调查,了解学情,明确方向

(三)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循环大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包括:“学案导学、先学后教” “二次备课、以学定教” “课堂互动、探究提升” “反馈训练、体验成功” “循环课堂、再学再教”。

1、学案导学、先学后教

①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②抽批部分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情

2、二次备课、以学定教

针对导学案中学生集中暴露出的问题,展开第二次备课,分析出错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注意思维的拓展和提升以及矫正练习,真正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3、课堂互动、探究提升

①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任务②分组合作探究 针对学生普遍暴露出的问题,老师把它们整合后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搞清到底是什么?究竟为什么?还有什么?③小组间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允许学生上台讲解或板演④归纳整合 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⑤拓展提升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易混点,形成解题规律和技巧。

4、反馈训练、体验成功 通过典例剖析和针对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与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5、循环课堂、再学再教 布置下节学习任务,循环以上四个环节。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四)教师科研能力正逐步提高

(五)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八、教学反思

(一)教师负担过重问题 教师需要提前编制好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还要抽批部分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劳动强度大。

(二)学生基础差影响自主学习问题 该模式应用于复习课更好一些。

(三)合作组的合理划分问题 每个学习小组,需要按学生的性别以及学习成绩A、B、C三个档次合理搭配,便于合作与竞争。

(四)学校对教师的考评问题 评价体系要跟上,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备课组学校要给予适当奖励。

附: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时我们备课组编制的一个导学案供参考,涉及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整合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有关内容。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考试说明】

①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②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③以IA族和VII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④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⑤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

一、元素周期表

1、结构特点:

2.画出元素周期表,标出周期序数、族序数、各分区和金属非金属的分界线,并填入前36号元素和IA、VIIA族元素符号。

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1)周期序数 ________; (2)主族序数 ________。

二.元素周期律

1、概念梳理

元素周期律:

实质:

第一电离能:

电负性:

对角线规则: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项目 同周期

(从左往右) 同主族

(从上往下)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第一电离能

电负性

金属性非金属性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

与氢气化合能力、置换氢的能力

【考点突破】

考点1 元素周期表

例1(江苏省海州测试)图中a、b、c、d、e为周期表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元素除零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

B.五种元素中,c元素的性质最稳定

C.b、d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溶液的酸性:b > d

D.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不同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能生成三种盐

【变式训练1】(江苏省淮安考试)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C可分别与B形成化合物X和Y,A与B的质子数之和为C的质子数,现有以下说法,其中判断正确的组合是( )

①B与C均存在同素异形体

②X的种类比Y的多

③沸点:A的氢化物小于C的氢化物

④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与A的氢化物形成三种盐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考点2 元素周期律

例2 (09海南化学卷第10题)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

C.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 D.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变式训练2】(山东理综第11题 4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考点3 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例3(09四川理综第10题)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邻。X的核电荷数是Y是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M可形成化合物M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性:X的氢化物>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B. 简单离子的半径:M的离子>Z的离子>Y的离子>X的离子

C. YX2、M2Y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 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变式训练3】(北京理综化学第7题)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Y Z B 氢化物的沸点:X>W

C.离子的还原性:X>W D 原子及离子半径:Z>Y>X

【反馈训练】

1.(2011江苏高考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

C.离子Y2-和Z 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

2.(2011福建高考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3.(2011山东高考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4.(2011福建高考30,13分)

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答案:(1)2s22p3

(2)N>O>C

上一篇: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下一篇:注重数学本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