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探究实验在课堂中的实施

时间:2022-09-30 12:41:55

浅谈高中生物探究实验在课堂中的实施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实现生物高效课堂,结合相关的教学实例,从实验探究、变验证为探究实验、调查探究三个方面阐述了探究性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和它的重要性。其中以探究性试验在课堂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阐述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兴趣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通过类似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的实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开展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是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以往的教学方式以学生是否记住书本知识为目标,模仿性、机械性强,强调的只是实验的认知性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心和好奇心,忽略了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就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经验谈几点看法。

我们在学习细胞的代谢的知识,“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一节时让学生分小组,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通过比较来学习知识。我们在具体实施时是分以下步骤来进行的。

首先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将学生按照能力均衡的原则进行分组,实验教学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与研究活动,制定出实验方案。遇到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可以罗列出来,师生共同商讨解决。我们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细心观察指导,进行思维方式方面的点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对于搜集到的一些学生在小组学习方面遇到的共性难点,在全班进行启发引导,共同探究解决,为后面具体操作打下基础。在实验设计中,要引导学生贯彻以下几点: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重复性原则。

其次学生完成实验

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实验器材进行操作。教师要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实验要求的几个原则;每一步操作是否符合生物实验标准;是否正确搜集到了操作中获得的实验数据。若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解决。

最后学生整理结果

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小组间交流讨论,进行反思,为这次实验画上圆满的句号。

通过以上作法我们发现其实学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无知,给他们机会和空间他们真的做得很好。

而对于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我们也可以把它改编为探究性实验。以往生物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都是学生机械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至于为什么要进行该步骤,能不能将某些操作顺序进行改变等问题,学生均一无所知且漠不关心。结果即便顺利完成了实验、得出了实验结论,对知识的掌握仍不牢固,更无法将知识举一反三的应用于其他实际情况。探究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节时,给学生列举一些现象,如“腌制黄瓜时会有水分的渗出”,请学生就此进行讨论。按照: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进一步探究等步骤完成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原理和结论,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调查探究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生物学知识来探究。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调查,测量数据筛选、整理、分析能力。如针对教材上“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这一探究活动,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完成该活动。既可培养学生调查、收集筛选数据、通过整理分析得到结论的能力,又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与新课程接轨的教师,应注重对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全面实施新课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之我见 洪德隆 读写算 2011年38期

[2]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金爱红 成功(教育)2010年第10期

[3]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杨勇 新课程(上)2011年11期

上一篇:试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下一篇:点名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