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3-13 05:56:06

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语文;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的教学,会使我们的课堂更鲜活,更有趣,更生活,更亲切。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设法让学生带着好奇的、身临其境的状态进入文本。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披文入情入境。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质呢?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巧设情境就是办法之一,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上课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自己对情境教学的认识。

一、教学中导入情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开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一)、问题导入

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语文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课文中如:《父亲的菜园》这一课,抓住一个“父亲的”,为什么是“父亲的”而不是我们的?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二)、故事导入

故事总是吸引着孩子们的。孩子爱听故事,各种和课文有关奇闻逸事往往会始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作家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作家的作品来阅读。

在枯燥无味的语法教学中,故事更是起到了点活的作用。如在教条件复句和转折复句的时候,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私塾里,学生正在听先生讲课。一会儿,有两个学生靠在课桌上睡着了。“啪”——先生一戒尺打醒了那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学生,说:“你一摸到书,就睡着了。你看他,”——先生指了指旁边那个穿戴阔气的学生说,“睡着了,却还拿着书呢!”明明都是上课打瞌睡,为什么说法不同呢?先生讲的两句话各是什么复句?这个设计把问题和故事结合。学生讨论后对第一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却对第二个问题束手无策。自然学生全部兴趣都被激发了。

二、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1.巧用板书设计。

清晰、合理、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板书是情境创设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常规手段,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辅助教学,同时还能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使学生的心理过程在极短的时间内与教师的授课过程冰水消融、产生共鸣,而彩笔的运用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2.善用画面和音乐。

(1)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开始就播放一段哀乐,把学生带入悲痛、哀伤的气氛中,再进行教学,学生好像置身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人群之中,在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就很自然地深化了崇敬和怀念总理的思想感情。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情境教学自然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自己真切的感受去引导学生的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以己之“情”,以情激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以情动人。另一方面,要从调动学生主体情感的角度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感悟的情境,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最终实现情境教学。发挥角色效应。如果说电教媒体是一种创设情境的工具,那么角色活动则是一个体验情境的过程。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儿童喜好表现的特征,教师要善于设计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充当一定的角色去体验情境。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考虑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要注意突出教材重点,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语言内涵,巧妙指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之中,顺利地达到理解语言美与感受情境美相统一的目的,但不能让活动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3)运用语言描绘情境: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往往能强化情境,渲染情境的氛围,使情境展示的形象更加鲜明,并带着情感的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主动的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的体验。片断开头教师用低沉、慢速的语言,迅速地把学生带入悲伤的场面,一下子为整篇课文订下了基调。当然了,不同课文就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有激昂雄浑、温柔委婉、典雅端庄、机智风趣、奇丽繁丰、质朴清新6种。总之,不同的教学语言风格由教师创造性的运用,去编织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图景。

三、强化情境,突破重点,培养能力。

要使情境能产生作用于儿童心理的良好效应,必须讲究情境的强度,被感知的事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的清晰。因此,在重点词句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激起的情绪,加深内心体验,让学生从材料的字里行间把握关键词句,并通过重点段的学习理解全文。同样,读书也要悟出文章中的传神字语,而作为一个读者对文章神韵的敏锐感受,便是语感。教师应凭借所创设的情境,抓住教材传神之笔,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品尝语感的能力。

1、要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和创造性思维中,训练学生正确的语感。

2、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吟诵中品味语感,吟诵玩其味,因声求气,因文悟道,传达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受,使训练学生语感的好方法。

情境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境教学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目的,都是为了抒发其情感。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利于学生理解与体验的情境,去更好服务教学。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情境创设,为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与良好互动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俗言道“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就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学习,就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从而赋予语文课堂真正的开放性。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下一篇:加强自主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