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研究

时间:2022-10-10 07:08:48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结合的复合型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1998年到2004年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职教育招生数从54万人增长到237万人,在校生数从117万人增长到596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3.1%和在校生数的44.7%。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理论研究、教材建设、师资培训以及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尽管从理论层面来讲,我国高职教育既有旺盛的教育需求,又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在其超常规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的统筹规划,出现了盲目发展、缺乏竞争力、对细节关注不够等问题。为了适应新时代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必须加快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关注“软件”建设,正确认识和分析目前高职高专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相应的对策,推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高职高专课程教材改革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偏重职业性、应用性,专业口径窄,针对性较强,更着重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但是由于许多教材、课程开设不合理,开设的课程顺序不当,造成教师授课的困难,知识的关联度不高,致使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脱节。

两年制的专科教育和教学计划的矛盾,引起学生负担过重、忙于考证、忙于参加各种培训;同时教师的授课内容受学时的限制,无法系统的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工作开展。经调查,80%的学生认为所学课程太多,有的课程理论性太强,他们很难进行理解和消化,而教师也面临同样的压力,只能把考试课最终改为考查课,许多教材要求学生掌握了大量专业基础知识后才能够理解。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有针对性地使用适合的教材,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适合专科学生的教材是很有必要的。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应该更注重于实践教学环节。

二、高职高专院校网络建设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正处于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说,网络有很大的吸引力。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绿色网络,加快网络建设至关重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学生宿舍加设网线或者增加校园网的数据流量,切身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有益的网络知识。学校可以建设自己的网站,主页包含学校简介和领导介绍、校园一览、学校生活、各科室情况等内容;校内热线包含BBS、个人(教师、学生)主页、电子刊物、心理辅导站、校长信箱、家长信箱、学生论坛等内容。每个班级也可以设立自己的主页,让学生拥有发表言论的一席之地,并能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帮助。还可以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在这里学生书写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困惑,寻求理解和帮助;还可以参加网上心理测试,包括性格、能力、未来倾向测试等。这种方式利于学生排解压力、宣泄郁闷,也可以重新认识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在网上对某个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教育或对多个学生就某一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开展讲座,以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校园网络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广阔空间,而且营造了一个理解、信任、和谐、开放的情感氛围。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发挥校园网络优势,努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以及远程教育的普及应用,加快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咨询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的后期,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人体器官的功能已趋于完善和成熟,进入相对稳定期。高校学生的需求主要集中于“求知、求友、求爱”。求知,即追求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又继续深造的要求或谋求合适的职业。求友,即社会交往需要,广交朋友和寻求知心朋友,希望别人能理解自己。求爱,即萌发恋爱的需要,但有的还处于朦胧的初恋情感之中,有的渴望得到美好的,但尚未实现,有的专心学习,暂时不谈,有的却正在恋爱等等。对于高校学生的需要心理,高校教育部门应该重视起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心理咨询讲座,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有具有特殊性,他们在高考中失利,有很严重的挫败感,加之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更大,更需要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许多高校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另外有些高校开设心理学课程,有意识地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增强自己面临复杂环境的处事能力;还有的高校建立了心理咨询服务站,专门解决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思想脆弱等心理问题。

四、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优秀的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不断进行着多样的信息交换,因此它是改造学校文化环境、优化学校人员(包括管理者、教师、学生)、树立学校形象、完善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可见,校园文化对学校管理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高职高专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在物质建设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师生价值观的引导,促成价值体系的形成,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形成优良的校风。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要有所发展,就要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关注学校的软件建设,为社会培养善于独立学习、独立工作、富于创新、人格健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高职高专院校要在市场竞争中,及时修正自己,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实现学校的社会价值。

上一篇:高职会计电算化特色教育思索 下一篇:延期毕业生的管理与就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