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权、国际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时间:2022-10-10 03:55:19

国有股权、国际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摘 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企业也不可避免地加入到国际化经营活动中。重点研究国际化经营活动中国有股权起的作用以及国际化经营中国有股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国有股权开展国际化经营活动时应当反思其经营目标的合理性,更加关注企业的经济目标,提高国际化经营中的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关键词:国有股权;国际化经营;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043-02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跨国公司的挑战,从事国际化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专门针对国有股权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业绩影响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国有股权在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到底是什么作用?在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中国有股权对其业绩会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展开了独国有股权,国际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一、国有股权对国际化经营的影响

虽然国有企业有着较低价格的资源、政策优势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理论界一般认为国有股权会给企业带来负面作用。尽管相对其他私营企业,国有企业有更好的资源来开展国家化经营活动,并且因此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虽然国有股权在国际化经营上具有先天的优势,但在实际运营中,这些优势并没有促进其开展国际化经营,而是成为了其国际化经营的阻力,导致国有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较低。以下分析了一些制约国有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因素:

首先,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力军,普遍缺乏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在财务、税收、信贷、外汇、统计、人事工资等方面,一些适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思想、方法和规章制度仍严重束缚着企业的手脚;企业难以按国际上通行的活动方式、商务惯例和行为规则进行经营,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对外经营权,跨国经营的企业没有海外融资、筹资的自,海外投资利润和自有外汇的处置受现行外汇管理制度的严厉限制。

另外,国有股权企业治理结构中也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即缺乏对经理人员的有效激励机制。在中国大部分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中,仍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干部管理办法和薪酬制度。管理层的薪酬并未与其管理绩效挂钩,因此他们没有动力为企业谋求盈利。人才资源的稀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难以跻身世界经济主流的另一重要因素。

最后,中国的国有企业明显核心竞争力不足。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一般都有保持其垄断地位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优势来自于技术的创新,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以及品牌管理策略和人才优势等方面。在这几方面中,中国的国有企业最欠缺的便是技术上的垄断优势,这表现在国有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不强、难以创新等方面。

二、国有股权与国际化经营企业绩效的关系

国有股权作为股权结构的成分之一,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国际化经营中,国有股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般是低效的,实践表明,与企业无任何国有股权的情况相比,当存在国有控股的情况,企业的绩效一般都比较低,但是在所有存在国有股权的企业中,当国有绝对控股时,由于不存在政治与经济利益,企业的经营业绩会相对比较高。总体上来说,中国企业存在着一种现象: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相对较低。关于国有股权,国际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以下结论:

第一,国有股权会阻碍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开展。虽然企业中的国有股权可以为企业带来国际化经营活动所必须的多项便利,但国有股权在资源价格、政策保障及抗风险上的优势会被复杂的委托关系、政府的政治目标、国有股东的多重目标等国有股权负面作用所抵消。

第二,随着国际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国有股权对企业业绩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显著。我们认为国际化经营程度越高,企业绩效受到国有股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国有股权也需要反思其目标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国际化经营中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果。(下转71页)

(上接43页)

三、提高中国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措施和建议

国有企业应当反思其经营目标的合理性,更加关注企业的经济目标,提高国际化经营中的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出提高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的措施和建议。

1.强化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国有企业普遍缺乏对管理人员的有效激励机制,由此而造成的人才不足也是中国国有企业扩大国际化经营水平和绩效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不仅需要金融、法律、财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有战略管理思想和熟悉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经理人才。在目前国内比较缺乏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招聘优秀的国际人才来弥补靠自身培养的不足,同时,跨国公司经营人才本土化也是一种趋势,也是发展的捷径。

2.明确企业经营的目标。中国的国有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不能急功近利,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稳步实施。利润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许多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并不强调短期利润目标,而是为了占领具有潜力的国际市场或学习先进技术等,把赢利的期望放在远期。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开拓一些有潜力的市场时,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只注重一时创造很大利润,不注重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并不是对社会最有价值的企业。

3.提高国有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就要加强品牌的建设,因为品牌无疑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树立企业形象,造就企业产品品牌是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国有企业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但企业形象的好坏往往直接关系到能否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和企业的发展前途。企业的核心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形象,另外,企业领导在海外的言行也很重要。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国有企业应争取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回馈当地社会,比如依法向当地政府缴纳税金,适当资助慈善和教育事业等,这也是迅速提升企业形象的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力军.最终控制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8,(11).

[2] 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3,(2).

[3] 田利辉.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U型曲线和政府股东两手论[J].经济研究,2005,(10)

[4] 林毅夫,刘明兴,章奇.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8).

[5] 黄晓.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J].集体经济,2009,(8).

[6] 汪平,孙士霞.中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

[7] 王国顺,胡莎.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6,(12).

[8] 王春.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问题和对策[J].科学管理,2009,(2).

[9] 邵学峰.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剖析[J].江汉论坛,2007,(10).

[10] 云凌志,曹雯.国有股权重、政策性负担与绩效——国有银行战略引资方案探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7).

上一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测算 下一篇:长吉图先导区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