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轮式装甲车辆发展展望

时间:2022-10-10 03:16:36

国外轮式装甲车辆发展展望

本刊2002年1月号小然的文章"世界坦克装甲车辆发展点评"指出,美国陆军正在大力发展轮式装甲装备,并准备以轮式装甲车辆为基础,在最近几年内,建立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部署的6个"中型旅"(中型部队)。这与美军陆军长期以来在装甲装备的发展战略上,"重履轻轮"的做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照──过去曾是"灰姑娘"的轮式装甲车辆,似乎一夜之间成了美军陆军一颗耀眼的明星。与此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甚至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轮式装甲装备的发展也是"炙手可热"。这一切使我们对国外轮式装甲车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快速部署──国外竞相发展轮式装甲车辆的催化剂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世界局势的显著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对自己国防政策、军事战略和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相应调整,军队建设也普遍向压缩规模、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陆军的体制编制,趋向于小型化、多能化、可部署化。美国作为冷战结束后惟一超级大国,从应付地区危机出发,将冷战时期的前沿部署,调整为前沿存在和快速部署。这一切,使得快速部署部队和适应快速需要的轮式装甲装备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轮式装甲车辆具有结构简单,技术要求较低,研制周期短,制造生产容易,成本低廉,拥有较强的火力和优良战略机动能力等显著特点,使其一改过去主要用于支援和保障行动,一跃成为主战装备,并在近期局部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大显身手。如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的LAV-25轮式装甲车和法军的VAB、AMX-10RC等轮式装甲车辆,均参加了实战。同时,轮式装甲车辆具有乘载舒适且使用维修成本低廉,易实现战略运输,在人员拥挤的巷地和丛林地带也能机动灵活,行驶时很少损坏道路和桥梁,能以每小时100千米左右的时速在公路上高速行驶,有一定的装甲防护和防地雷能力等独特的优势,使其成为维和与维稳的首选装备,并在索马里、波黑、科索沃等地的维和行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科索沃战争中,俄罗斯的特种作战部队乘轮式装甲车辆一马当先,直取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机场,更使轮式装甲车辆大放光彩。

面对新的世界格局和地区威胁的增长,历来视轮式装甲车辆为"丑小鸭"的美国陆军,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始对轮式装甲车辆刮目相看,并提出到2012年要把美国陆军建设成一支重量更轻、全球部署能力更强、能遂行各种作战任务的作战力量,并被贴上"美国陆军变革"的标签。美国陆军参谋长和陆军部长首先提出,要用4年左右的时间为美国陆军建立一支新型的"中型机械化部队"的建议。中型部队将主要装备轻型轮式装甲车辆,用于实施快速部署,遂行应急机动作战和维和、救援等任务,也可在得到陆军其他主战装备支援的条件下,执行包括大规模地面作战在内的各种任务。促使美国陆军对轮式装甲车辆的态度变迁,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在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中陆军的部署能力很不满意。当时美国陆军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把一支旅级规模、配备有"阿帕奇"直升机、M1A1主战坦克和多管火箭炮的特遣部队部署到阿尔巴尼亚。部署时间之长,使美国在可能对科索沃发动的地面作战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而且,在多国部队进入科索沃地区进行维和行动中,俄罗斯部队抢了头彩,让号称军事实力最强的美国陆军大丢颜面。这使得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各类履带式装甲装备的美国,感受到了履带式重型装甲装备不便快速部署的"切肤之痛"。

二是装备轮式装甲车辆的轻型机械化部队实现了轻量化,大大减少了对后勤支援的需求,使部队更加精干,更易于部署。以油料保障为例,美军设想发展的20t左右的轮式装甲车,一个战斗日消耗油料约为359L,而目前M1A1主战坦克,日耗油高达1870L,是轮式装甲车辆的五倍多。

与美国不同的是,欧洲的各主要发达国家,如英、法、德、意等国,另外,还有俄罗斯,在装甲装备发展战略之中,都给轮式装甲车辆留有一席之地。如英国的"萨克逊"、法国的VAB、德国的TPz1"狐"式和俄罗斯的БТР-60/70轮式装甲车等。但是,这些轮式装甲装备,大多是二、三十年前研制的,性能落伍,已难以满足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需求,急需以新型轮式装甲车辆进行更新换代。为此,欧洲国家发展轮式装甲装备的热情与美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纵观国外轮式装甲装备的发展,虽然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史比坦克更为久远,但长期处于唱"配角"的地位,所以,从轮式装甲车辆的规模和技术上看,都无法与坦克等"主角"相提并论。然而,上个世纪末急速增长的"快速部署"这一作战需求,使轮式装甲车辆倍受青睐,发展迅速。这真有点"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悲壮之感。

二、争奇斗艳──国外轮式装甲车辆发展现状

国外现代意义上的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建成了现代化的公路交通网,为轮式装甲车辆实施快速机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现代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也为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轮式装甲车辆已成为各国轻型装甲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的主要作战装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俄、英、法、德、意、芬、日本和加拿大等世界主要国家相继投入较大的资金,开始了新一代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工作,凸现出在21世纪初以性能更优异的轮式装甲车辆,进行更新换代的大趋势。

由于美军以往对轮式装甲装备不够重视,导致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相对滞后,已有的轮式装甲车辆无论是数量还是战术技术性能,都难以满足快速部署的需要。目前,美军共装备轮式装甲车仅千余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LAV-258×8轻型装甲车,主要装备海军陆战队。为了有效应付21世纪地区冲突和实施快速部署的需要,美军正在大力发展轮式装甲车辆,计划采购总价值高达700亿美元的新型轮式装甲战车,并准备在2008年前大量装备部队。2000年11月17日,美陆军宣布选中LAVⅢ8×8作为过渡性的轮式装甲车。该车与加拿大"科迪亚克"轮式装甲车很相似(即"锯脂鲤"Ⅲ型的变型车)。该车具有与美国陆军现有的和计划发展的C4ISR系统能够互通;持续作战能力很强,能够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实施24小时连续作战;装甲防护性能也很出色,车首装甲可抵御300m距离上14.5mm穿甲弹,其他部位则可抵御10m距离上7.62mm穿甲弹,车顶可抵御在车体上方15m处爆炸的152mm榴弹破片。该车的变型能力很强,可发展为可搭载9人的装甲输送车、105mm线膛炮机动突击系统、"陶"2B反坦克导弹发射车、60mm/81mm/120mm迫击炮发射车、火力支援车、FBCB-21系统、扫雷工程车等车型。

俄罗斯前苏联是较早发展和装备轮式装甲车辆的国家,研发能力也很强。目前,俄军共装备各型轮式装甲车上万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БТР-70/80/90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和БРДМ-1/2装甲侦察巡逻车。为适应未来应急机动作战的需要,俄罗斯于1994年研制出БТР-908×8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该车被俄罗斯称为21世纪的战斗车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БТР-90的战术技术性能较之БТР-70等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该车采用了375kW的多燃料增压柴油发动机,液力自动变速箱,独立式扭杆悬挂装置,最大速度达到100km/h。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车的转向系统为两侧车轮全部采取静液差速转向传动,使转弯直径比传统的前部4个车轮转向方式减少了一半。БТР-90还具有较好的水上性能,可在三级风浪下实施浮渡;装甲防护能力得到较大增强,可安装爆炸反应装甲,车体正面可防14.5mm枪弹,车体底甲板为V形结构,增强了对坦克地雷的抗毁伤能力。武器系统除30mm机关炮外,还装有7.62mm并列机枪、30mm榴弹发射器,采取了双向稳定战斗室,在炮塔上增装了两具AT-5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增强了远距离反坦克作战能力。

德、英、法三国也是较早发展和装备轮式装甲车辆的国家。由于三国的科技实力较强,因此,他们研制的轮式装甲车辆,技术性能也比较优良。目前,德国共装备各型轮式装甲车近两千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山猫"装甲侦察车和TPz1"狐"式装甲输送车;英国共装备各型轮式装甲车1000辆左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FV721"狐"式装甲侦察车、AT105"萨克逊"装甲人员输送车;法国共装备各型轮式装甲车逾4000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VAB4×4/6×6装甲输送车、AMX-10RC装甲侦察车、VBL轻型装甲车和VXB-170治安车。为满足未来作战的需要,三国于1996年开始联合研制GTK/MRAV/VBCI轮式装甲车。尽管在一些具体性能上有分歧,但在该车主要指标上三国取得共识:即新车既能有效地应用于大规模作战,又能适用于局部冲突的非战争行动,如维和行动。根据计划,2004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三国部队,总需求量约为5000辆。

德、英、法三国联合研制的新型轮式装甲车辆,其军事需求的提出和车辆的总体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世界轮式装甲车辆发展的基本走向。

三、追求完美──国外轮式装甲车辆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国外争先恐后地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来发展轮式装甲车辆──美国试图后来居上,德、英、法、意力保传统优势,俄罗斯更是当仁不让,使轮式装甲装备的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亮丽风景线。纵观世界轮式装甲装备的发展动态,未来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优化总体设计

优良的总体设计,是轮式装甲车辆满足作战需求的关键所在。而总体设计虽然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主要是动力舱布置、底盘总体技术这两大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动力舱的布置问题。轮式装甲车按使用要求有动力舱前置、后置两种基本总体布置型式。以输送为主的轮式装甲车,世界上除个别车型外多采用前置方案。其典型布置为:发动机右前置或中前置;小炮塔一般位于车体中部,后部为载员舱。这种布置便于步兵乘坐和迅速出入车辆。而需要安装大口径火炮的轮式装甲车辆,则多采用动力舱后置方案。如三国联合研制的8×8火力突击型轮式装甲车,就采用了发动机后置方案,而8×8输送型,则采用了发动机前置方案。

其次是传动技术方案问题。国外轮式装甲车辆的传动形式,以往基本上是采用与汽车相同的中央桥式传动技术,如,VAB、TPz1、BMR-600、LAV-25等车型,就采取了这样的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可靠,"三化"程度高,利于综合技术保障,还可降低成本。但其不足是:车桥占据车内有效空间较大,势必使得车辆质心、火线高和车体高等性能指标受到不良影响,这对于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射击稳定性、形体防护等重要战术技术指标都是极其不利的,特别是采用重型武器装备时总体布置相当困难,甚至往往无法实现。针对传统中央桥式底盘的不足,尤其是9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更加强调提高轮式装甲车的性能,加上车辆电子学的发展和汽车前沿技术的日趋成熟,新型轮式装甲车辆已趋向采用专用的"H"型传动方案。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可增加车内有效承载空间,利于总体布置;可降低质心,提高车辆稳定性,有利于战斗部发扬火力,有利于改善防护性能,更便于采用高新技术。因此,目前国外新研制的轮式装甲车,如俄罗斯的БТР-90、意大利的"半人马座"和日本的96式,就采取了这样的技术。此外,底盘电传动和混合传动等技术方案也在试验之中。

重视提高轮式装甲车辆的火力

90年代以来研制的步兵战车,通常装有30mm或40mm机关炮,载员舱设有轻武器射击孔,其火力与履带式步兵战车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突击型和侦察型轮式装甲车辆,多装有90mm或105mm火炮及其火控系统,其火力与二代主战坦克相差无几。目前,在研的新一代车辆进一步增大了车载火炮口径,采用性能先进的火控系统,配备更先进的弹药,并采取降低火炮后坐力和薄壳炮塔等技术措施,使其火力进一步提高。从国外追求轮式装甲车辆火力这一发展趋势来看,充分反映出各国对轮式装甲车辆的重视。

大大提高综合防护能力

现在世界上许多步兵武器的口径已达到14.5mm,30mm机关炮在战场上的威胁也属司空见惯,为此,各国普遍要求增强轮式装甲车辆防护能力。然而,采用传统技术增强防护能力,必然导致车辆付出沉重的代价。如德、英、法研制的GTK/MRAV/VBCI,一改轮式装甲车辆"清秀"的面貌,整车重量大幅度增加。6×6车型战斗全重达到26.5t,重量已超过传统的轻型坦克;8×8车型则达到33t,接近了中型坦克的重量。

为避免走入防护能力越强、整车越重的怪圈,国外新一代轮式装甲车辆强调形成综合防护能力,并普遍运用薄甲板技术,车体采用高强度防弹装甲板或复合装甲板的焊接结构。此外,一些90年代以来研制的最新车型,如БТР-90、"锯脂鲤"III型、"半人马座"、"科迪亚克"和GTK/MRAV/VBCI等,还可在车身外部挂装模块式附加装甲。还有一些车辆在车体内部附加有"凯芙拉"防崩落衬层,以提高对破甲弹的防御能力。装甲防护能力最为突出的是"锯脂鲤"III型。其正面30o防护范围内可抗御30mm炮弹攻击,车体其余部分可抗御14.5mm穿甲弹。此外,各国还普遍重视轮式装甲车辆的抗地雷攻击问题。如俄罗斯研制的БТР-90轮式装甲车,就采用V型底盘技术,以有效减轻地雷爆炸后对车体的毁伤。

为提高车辆的战场生存能力,各国的轮式装甲车辆采用了多种主动和被动防护措施,如"三防"装置、抛射式烟幕施放装置、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光电对抗装置等。这说明,轮式装甲车辆也像主战坦克一样,追求战术性能上的尽善尽美。

重视提高越野机动能力

轮式装甲车辆越野机动性差,是其先天不足。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一直是各国梦寐以求的。法国明确提出,GTK/MRAV/VBCI要能够伴随"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实施机动作战。国外采取控制车重、采用大功率发动机、全轮驱动、独立式悬挂装置和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等措施,来使轮式装甲车辆的越野机动性不断提高,与履带式装甲车辆已不相上下。

安装功率更强大的动力装置。新型轮式装甲车辆重量都明显增加-6×6达到13t~18t、8×8则达到15t~24t,个别车型则高达33t。为保证机动性能,新型轮式装甲车辆选用了马力更强劲的发动机。6×6车型达到220kW~300kW,8×8车型则达到260kW~380kW。这一指标已接近二代主战坦克的功率指标。

运用先进的悬挂技术和转向技术。80年代国外研制的轮式装甲车辆,多采用独立式螺旋弹簧、扭杆弹簧和减振器;90年代则多采用大行程独立式液气弹簧悬挂装置。为提高轮式装甲车辆的越野通行能力,几乎所有的车辆均安装了带中央轮胎充放气系统的安全(防弹)轮胎。

提高两栖性能。由于欧洲国家多河流湖泊,而美国的轮式装甲车辆又主要装备海军陆战队,所以轮式装甲车辆的水上行驶能力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为此,各国在研的新型轮式装甲车辆,进一步改善了密封性设计,水上推进装置多采用螺旋桨式推进器,航速一般为7km/h~11km/h。如,瑞士的"锯脂鲤"Ⅱ6×6/8×8水上航速为10.5km/h,俄罗斯的БТР-90水上航速不低于10km/h。

提高持续作战能力

国外新研制的轮式装甲车辆,将尽可能增大战斗室和载员舱的有效容积,提高舒适性,以满足在各种复杂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连续高强度作战的需要。三国联合研制的GTK/MRAV/VBCI6×6样车,有效容积达到12.6m3(轮式车辆一般为5m3~7m3),并安装空调等设备。

实现车族化、系列化,满足多用途需求

国外轮式装甲车辆研制伊始就考虑车族化和系列化的问题,实现装备配套和协调发展,力争做到覆盖作战使用的指数大,性能先进,服役周期长,以满足各种作战需求。基型底盘采用系列化的总成部件和组件式结构,各系列间又采用相互通用的模块(枪塔、炮塔、通讯设备、抢修工具、车载导弹等)。如,德、英、法就准备在GTK/MRAV/VBCI通用底盘上,再发展出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指挥通信车、自行火炮等13种车型。实现轮式装甲车辆的车族化、系列化、模块化,可节省巨额的研制、装备和维修费用。美国陆军宣称,采用"车族"概念发展未来一代装甲战车,可以比其它方法少支出90亿美元研制与采购费。

上一篇:坦克沙龙 第3期 下一篇:老档案:中国战车寻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