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7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0 02:49:11

小儿川崎病72例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方法:对10年来收治的72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由于应用丙种球蛋白剂量不同,3组疗法平均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注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作用存在浓度-效应关系。

关键词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疗效

近年来,川崎病已成为小儿常见病之一,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已超过风湿型心脏病而成为小儿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病[1]。为此,对10年来收治的72例KD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期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减少并发症。

资料与方法

1999~2009年收治川崎病患儿72例,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2]。男45例,女27例,男女之比1.66:1;年龄3个月~5岁57例,5~10岁9例,10~14岁6例,5岁以内占79.2%。按入院后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剂量不同分为三组,三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辅助检查:①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白细胞均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68例血沉轻至中度增快,C反应蛋白增快,5例尿蛋白(±),白细胞少量,2例出现脓尿,4例肝功能有改变,抗“O”均正常。②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按照冠状动脉扩张(CAD)及分度标准[3]。应用IVIG治疗前(发热4~10天),均做UCG检查,结果发现,最早在发病第3天就可观察到CAD,第4~6天形成动脉瘤。72例中合并CAD者17例,发生率23.7%。

治疗方法:均于入院后(10天以内)给予静注IVIG,其中应用IVIG 0.4g/(kg・日),连续5天静注22例;1.0g/(kg・日),单日1次,连续4~6小时完成静注40例;2.0g/(kg・日),单日1次,连续8~12小时完成静注10例。抗凝治疗应用急性期阿司匹林30~50mg/(kg・日),热退后3天逐渐减量,2周时减至每日3~5mg/kg,维持6~8周。合并CAD的患儿,应延长抗凝治疗时间,直至CAD恢复。

统计学方法:观察数据用X±S表示,三组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采取q检验。

结 果

3组治疗后退热疗效比较,见表1。3组治疗前后检验结果变化比较,见表2。

讨 论

本观察结果显示,IVIG对川崎病的急性期疗效与应用的剂量和方法有关,病程无显著情差异。3组疗效比较显示,单日大剂量1.0g/(kg・日)或2.0g/(kg・日)冲击方法,对发热等症状体征、C反应蛋白、血沉3项临床指标的控制效果都显著优于多日常规静注方法,而单日2.0g/kg与1.0g/kg相比,前者退热时间更快,提示静注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作用存在浓度-效应关系。而Newburger等[4]对500多例川崎病的临床研究又发现,IVIG 0.4g/(kg・日)连续5天静注的临床疗效不及2.0g/kg单日1次性静注。国内近期研究则认为,单次大剂量1.0g/kg的IVIG可以达到足够的免疫活性作用,临床效-价比高[5]。72例中发生CAD 20例,随访5年,其中轻、中度扩张多于3~6个月恢复,2例动脉瘤中1例于2年内自然消退。另1例4年后死亡。因此,对于KD患者特别是有中重度冠脉病变者,应长期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 梁翊常.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伤[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4:132.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02.

4 Newberger JW,Takahashi M,Beiser AS,et al.The treatment of Kawasaki syndrome with intravenous gammaglobulin[J].N Engl J Med,1986,315:315-347.

5 李永柏,易凯建,李秋,等.优选静注丙种球蛋白剂量治疗川崎病临床与免疫学效应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97-100.

表1 三组治疗后退热效果比较(天)

注:与0.4g/kg・日×5天组比较,**P<0.01。

表2 IVIG治疗前后检验结果比较

注:与0.4g/kg・日×5天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1.0g/kg・日×1天治疗前后比较,P<0.01。

上一篇:3次剖宫产24例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早期胃癌26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