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产公路片的发展

时间:2022-10-10 01:53:50

浅析国产公路片的发展

摘 要 近年来公路电影在荧幕上频繁出现,国产公路片渐渐成为一种主打类型。本文从近年几部典型中国公路电影进行分析,论述公路电影在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 公路电影 国产 发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在近两年上映的国产片中,“公路电影”的影子不断出现在人们面前。从《人在途》到《人在途之泰》,再到《无人区》《后会无期》,以及现在正在热映的《心花路放》都是国产公路电影的代表。其实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首部公路题材的影片《走到底》,随后又出现了许多具有公路特色的影片,如《三峡好人》《落叶归根》等等。从这些影片的热映程度来说,公路电影在我国国产电影里越来越多地呈现,公路电影这一具有美国文化特征的电影类型正在逐步地传入中国,而且发展越来越好。

1什么是公路电影

公路电影是指:电影的叙事发展是以一段旅程为背景,电影的主人公在占电影绝对篇幅的公路旅行情节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性格塑造,产生一系列的戏剧冲突。或者与别人的,与自我心灵的交流。

典型的公路片起源于美国好莱坞。美国号称是“装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美国人对于汽车的感情就像中国人对于自行车一样深厚。也许是因为电影来源于生活,那些蜿蜒的公路、星罗棋布的汽车旅馆和在公路上奔走的形形的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美国电影演绎故事的舞台。

2国产公路电影与西方公路电影的同与异

在国产公路电影中,传统的美国公路电影的模式和元素在中国文化存在极少。美国的公路电影充斥着摇滚,,嬉皮等,大多是犯罪题材。如《邦尼与克莱德》《末路狂花》《天生杀人狂》等等。这些影片的共同之处在于主人公作为反面角色而不具有贬义色彩,反而对其产生理解和同情。但是这在中国却不常见,中国的电影主人公一般都是正面人物,即使是小人物,最后也会有他独特的魅力。如《人在途之泰》的宝宝,虽然默默无闻,但是性格坚强、乐观,乐于帮助别人。《心花路放》的郝义虽然有缺点,但是却一直都在帮助朋友。这都是正面人物。中国的影片讲究道德伦理,遵循一种中庸的价值观,我国的影片对于反面人物一开始还是有些避讳,因此我们的公路电影晚于西方。

另外,在表现方式上,一想到西方的公路电影,就是牛仔的形象和一辆行驶在公路上的破旧敞篷车,黄昏的太阳和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戈壁。表现形式没有太多的变化。而国产的公路电影表现形式多样,《人在途》系列讲述的是一段旅行,《心花路放》又讲的是一路的艳遇,没有单一的形式,而且表现电影的形式也不一。我们的公路电影可以以喜剧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单线叙事,或是像《心花路放》这样双线叙事。这些都是国产公路片独具特色的表现。

相同的是,公路电影都是关注人物心灵的救赎。主人公往往出自对现实社会体制的不满或者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从现实中逃离,踏上漫漫征途,在不停的游走和寻找中经历思想的转变,在自我的救赎中去理解世界,最后以麻木或妥协或清醒的姿态回归。其公路电影的实质是要表达一个寻找的过程,无论是路途上的寻找,还是心灵的寻找,都在经历着“逃离――寻找――救赎――回归”这样一个过程。如《心花路放》,主人公耿浩就是受不了离婚的伤痛,在好友的鼓动下逃离了现实生活,想寻找一种新的生活,当他经历了一些事情并碰到了一系列的“奇葩”的人,在这些影响下,最后得到了救赎,得到了解脱,最后回归。

3国产公路片的发展

由于国产公路电影发展晚于西方国家,所以国产公路电影正处在发展阶段。但从近两年的影片来看,国产公路电影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心花路放》上映后,票房接近十亿,这说明影片十分成功。这意味着观众对于公路电影越来越接受,也越来越喜爱。尤其是公路喜剧,这成了公路电影的一大特色。其次,电影的技术越来越好,拍摄环境也越来越好,这都为拍摄公路电影提供了好的条件和基础。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和文化拍摄出来的影片,观众更愿意看也更能接受。另外,“在路上”的公路电影,对沿途的自然景观也是极其关注的。《心花路放》选择了大理,这既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又展现了中国壮阔的自然景观,这些真实的、宽广的、美丽的自然景观会与影片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产生融合和呼应,不仅渲染影片的整体氛围,又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论是从客观条件还是群众基础上来看,公路电影都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4结语

国产公路电影一般会以与其他电影类型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打破了传统公路电影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具有中国的特色。可见,公路电影进入我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虽然国产公路电影还处于发展阶段,因为他只是部分导演的兴趣尝试,而且在类型电影中也不算是特别典型,但是纵观世界的电影结构和结合我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公路电影都是比较“火”的类型,相信在今后,公路电影会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而公路电影将来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更是值得大家关注。

参考文献

[1] 袁智忠,虞吉.影视批评纲要[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 虞吉.中国电影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道新.影视批评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浅谈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幼儿美育的途径 下一篇:浅谈发声的心理素质对歌唱的影响